關於雌鯨選擇對象的標準,科學家並不清楚,現在很少觀察到虎鯨交配的場麵。鯨群內沒有父子關係和父女關係,雄性的責任是出去尋找食物,然後引導鯨群集體獵殺,分工明確,沒有地位的高低。而在鯨群中,母女、母子關係則非常穩定,是一輩子的關係,一般不會離群,出現孤鯨的原因一般是受傷或迷路。當族群過大時,它們會選擇合理的“分家”,從而產生一個新的族群。
虎鯨在海裏的遊速非常快,平均時速為每小時30海裏,捕食時動作迅速。虎鯨的性情非常凶猛,時常襲擊藍鯨等大型須鯨,也食企鵝等海鳥。虎鯨能發出62種不同的聲音,為動物界中發聲最複雜的種類,且不同種群間音調各有差異,類似人類的“方言”,這一現象得到了動物學家的關注。它們全年繁殖,妊娠期可能長達13~16個月,每胎1仔。雌鯨4歲性成熟,飼養壽命最長為50年。
水中舞蹈家——斑海豹
斑海豹是一種生活在溫帶海洋中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國內多分布於渤海、黃海,國外大部分分布於西歐沿岸、波羅的海、俄羅斯北部至西伯利亞和北美沿岸,由於捕殺嚴重,現在已經瀕臨滅絕。
斑海豹的繁殖特征
斑海豹也是一種群居動物,它們習慣了平時上百隻聚集成群,捕食的食物主要是魚類,有時也兼食甲殼類和烏賊,有遷徙性。斑海豹的孕期約11個月,繁殖期多成對,多為1仔。親獸與幼仔組成家族群。哺乳期雌海豹凶暴,護幼性極強。斑海豹在冰上產仔,當冰融化之後,幼獸才開始獨立在水中生活。斑海豹繁殖期不群集,仔獸出生後,組成家庭群,哺乳期過後,家庭群結束。少數繁殖期推後的個體則不得不在沿岸的沙灘上產仔。
斑海豹的體態
斑海豹從外形上依然傳承了此類海洋動物紡錘形的特征,隻是身體略顯粗圓,體重為20~30千克。它的全身覆蓋著短毛,背部藍灰色,腹部乳黃色,帶有藍黑色斑點。頭近圓形,眼大而圓,無外耳郭。吻短而寬,上唇觸須長而粗硬,呈念珠狀。
斑海豹的四肢均具5趾,趾間有蹼,形成鰭狀,具鋒利爪。後鰭肢大,向後延伸,尾短小而扁平。它的前肢朝前,後肢朝後,不能彎曲,遊泳的姿勢就像人伸開手腳俯臥的樣子,這種體形十分適宜在大海中遊泳。雌性斑海豹有一對乳房,毛色隨年齡和季節而發生變化,幼獸色深,成獸色淺。初生仔有一層具有保護作用的白色絨毛。
斑海豹的泳姿
由於身體特殊的功能結構,斑海豹在遊泳時主要依靠後肢和身體的後部左右擺動前進,能以每小時27千米的速度在水麵附近遊動。它潛水的本領更為高強,一般可以潛至100~300米的深水處,每天潛水多達30~40次,每次持續20分鍾以上,令鯨類、海豚等海洋獸類也望塵莫及。
也許是長期要在水下生活的需要,斑海豹的眼睛對水下及陸地都適應得極好,晶狀體大而圓,水的折射率與其角膜折射率幾乎相等,因此在水中,光波通過它的角膜時不會發生彎曲折射,就如同在空氣中傳播一樣,能使水下影像聚焦後形成在視網膜上。在有月亮的晚上,斑海豹可以借助水下昏暗的弱光探測到400多米深處的運動物體,從而捕捉獵物。
除了良好的視力,它在水中的聽力也很好,能準確地定位聲源。在潛水時,它的鼻孔和耳孔中的肌肉活動瓣膜關閉,還可以阻止海水進入耳、鼻。
正是基於這些良好的適應海洋的身體機能,斑海豹一生的大部分時間是在海水中度過的,僅在生殖、哺乳、休息和換毛時才爬到岸上或者冰塊上。登陸後,它隻能依靠前肢和上體的蠕動,像一條大蠕蟲一樣匍匐爬行,步履艱難,跌跌撞撞,十分笨拙可笑,活動的範圍也不大。在海岸上群棲時,它們的警惕性很高,就是在睡覺時也經常醒來觀察四周的動靜。如果發現敵情,斑海豹則迅速從岸邊高地或礁石上滾入水中,逃之夭夭。強壯的北極熊是它最大的天敵。
環斑海豹是斑海豹中體形最小的一種,它又叫環海豹、圈海豹,體長130~140厘米,體重大約為90千克。其吻部較尖,麵部很像家貓。體毛粗硬,沒有絨毛,頭骨上沒有矢狀脊。身體的背部為深棕灰色,體側及背部具有不太清晰的漆黑色或者炭灰色斑紋。斑紋的大小和形狀都不規則,在斑紋的周圍還鑲有白色的邊兒,因此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