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雄難辨的鰻魚
鰻魚是一種類似蛇形的長條狀魚類。鰻魚是一種標準的魚類,雖然它長得像蛇,但是具有魚的各項基本特征。
蛇一樣的身軀
鰻魚分布在熱帶及溫帶地區水域,除了少數幾種分布在大西洋外,其餘都分布在印度洋及太平洋流域。鰻魚在淡水環境中成長。像很多魚類一樣,鰻魚也具有洄遊的特性。
鰻魚長得很像蛇,而且全身都沒有鱗片,身體呈圓錐形,色澤烏黑。鰻魚隻能在清潔、無汙染的水域棲身。鰻魚的性別沒有單純的雌雄之分,而是受環境因子和密度的控製。當族群數量多,食物不足時會變成公魚,反之,雌魚的比例會增加。
鰻魚的成長
鰻魚的一生要經曆不同的發育階段。鰻魚在海洋中產卵,一生隻產一次卵,產卵後就死亡。這些鰻魚卵隨洋流長距離漂遊,逐漸成長為幼魚,身體變得扁平透明,薄如柳葉,所以又稱為“柳葉魚”。
在接近沿岸水域時,鰻魚的身體會漸漸長大,為減少阻力,會轉變成流線型,而且身體會變得和海水一樣,這時候的鰻魚被稱為“玻璃魚”。
在進入河口水域時,成長為細長透明的玻璃鰻會出現黑色鰻線,之後在河川成長的鰻魚魚腹部會變成黃色。成熟的鰻魚,魚身轉變成類似深海魚的銀白色,同時眼睛變大,胸鰭加寬,然後重新回到深海產卵。
一般來說,在生物界都是以大欺小,大多數情況下應該是大魚吃小魚。但是,你能想到小魚也能吃大魚嗎?盲鰻是一種小魚,它就是以吃大魚為生的。盲鰻從大魚的鰓部鑽進大魚的腹腔,吃大魚的內髒、肌肉。吃完後,盲鰻會鑽出來尋找新的大魚。由於終生在大魚的身體裏活動,眼睛也退化了,所以人們就給它取了個名字叫“盲鰻”。
凶狠的大白鯊
白鯊身體碩重,尾呈新月形,牙大且有鋸齒緣,呈三角形。大白鯊是大型的海洋肉食性動物,有著獨特的色澤、烏黑的眼睛、凶惡的牙齒和雙顎,更因身體龐大並且具有攻擊性而被認為是海洋殺手。
認識大白鯊
大白鯊是一種分布廣泛的大型進攻性鯊魚。大白鯊可以保持高於環境溫度的體溫,在各大洋熱帶及溫帶的開放洋區都有它們的身影。
大白鯊的背腹體色界限分明,背部呈灰色、淡藍色或淡褐色,腹部呈灰白色。在海洋環境下,這種膚色可以幫助它們有效地隱藏自己。從上方看,背部的暗色與深色海麵融為一體;而從下方往上看,灰白色的腹部又與帶著亮光的水麵相匹配。這樣一來,大白鯊可以從任何角度對獵物展開突襲。而且,大白鯊的皮膚也是具有“殺傷力”的,“鯊魚皮”並不光滑,而是長滿了小小的倒刺。
大白鯊身體碩重,身長6.4米左右,體重2500千克,甚至會更重。為了維持龐大的體形,白鯊的食量很大,食物包括魚類、海豚、海龜、海鳥、海獅、海豹,甚至海船上所棄雜物等一切可以放入嘴中的食物。大白鯊在攻擊之前會試探性地撕咬,以確定是否展開全麵攻擊。
大白鯊的“生化武器”
大白鯊具有極其靈敏的嗅覺和觸覺,它可以嗅到1千米外被稀釋的血液氣味。其超乎尋常的嗅覺還有能探測到水中生物電的奇特功能,以此判斷獵物的體形和運動情況。
大白鯊的側線是由一些小窩底部的感覺器官所組成,對電、溫度和水壓的變化非常敏感,可以感知周圍微弱的電場變化,能接收到水中獵物的微弱信號,由此去尋找數英裏以外的獵物。大白鯊是唯一的可以把頭部直立於水麵之上的鯊魚。其背鰭頂端暴露出水麵,有利於它們在水麵之上尋找獵物。
大白鯊全身是白色的嗎?雖然它們的名字是叫大白鯊,但它們並不全都是白色的。其腹部是灰白色,背部則是暗灰色。這樣的顏色使它們可以方便地把自己隱藏起來。
大白鯊以很強的好奇心而聞名。它經常從水中抬起頭,更令在水中的人擔心的是,它經常通過啃咬的方式去探索不熟悉的目標。許多鯊魚生物學家認為,大白鯊對人類的進攻是這種探索行為的結果。由於大白鯊鋒利的牙齒和上下顎的力量,很可能會輕易地導致人的死亡。因此,大白鯊是衝浪者和潛水員最大的威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