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貴的硨磲
硨磲也叫“車渠”,是海洋貝殼中最大的,有的直徑可以達到2米。硨磲主要分布在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物種非常稀少,大多生活在熱帶海域的珊瑚礁環境中。在我國的台灣、海南、西沙群島及其他南海島嶼也有這類動物分布。硨磲是稀有的有機寶石,白皙如玉,亦是佛教聖物。硨磲一名始於漢代,因其外殼表麵有一道道呈放射狀的溝槽,其狀如古代車轍,故稱車渠。後人因其堅硬如石,又在車渠旁加“石”字。硨磲、珍珠、珊瑚、琥珀在西方被譽為四大有機寶石,在中國佛教中,硨磲與金、銀、琉璃、瑪瑙、珊瑚、珍珠並尊為七寶。
美麗的外表
硨磲之所以受人們的歡迎,與它的外表是息息相關的。它具有美麗的珍珠般的光澤,顏色潔白、有暈彩且質地細膩。真正石化的貝殼質地像瓷一樣堅硬,而普通的貝殼卻比較酥鬆。硨磲貝是所有貝類製品中最漂亮的,顏色有白色、牙白色與棕黃色相間兩個品種,但以牙白與棕黃相間呈太極形的品種為上品。
硨磲的用途
白色的硨磲因為其聖潔的顏色及其美好的寓意,被佛家譽為生物界最純的白色,因此深受佛教界的推崇。
除此之外,硨磲還有極高的藥用價值。《本草綱目》中記載,硨磲有鎖心、安神之效,能涼血、降血壓、安神定驚。硨磲可護身健體,延年益壽,佛教視其為驅魔避邪的神奇寶物,故被佛教作為鎮教之寶。
從寶石學的觀點來看,具有美麗珍珠光澤而顏色潔白、有暈彩且質地細膩的貝殼才可作為寶石,而硨磲貝是所有貝類製品中最漂亮的,因此非常具有做寶石的潛質。
墨汁烏賊
烏賊,又叫墨魚或墨鬥魚,因為烏賊在遇到強敵時會以“噴墨”作為逃生的方法以伺機離開,因此得名“烏賊”或“墨魚”。烏賊的皮膚中有色素小囊,會隨“情緒”的變化而改變顏色和大小,非常神奇。
烏賊的體貌特征
烏賊的整個身體可分為頭、足和軀幹三個部分,軀幹相當於內髒團,外麵有層肌肉性套膜,裏麵是石灰質內殼。頭位於身體前端,呈球形,其頂端為口,四周有口膜,外圍有5對腕。頭兩側有一對發達的眼,構造複雜。眼後下方有個橢圓形的小窩,稱嗅覺陷,為嗅覺器官,相當於腹足類的嗅檢器,為化學感受器。
烏賊的腕大概有10條左右,呈左右對稱排列,背部正中央為第一對,向腹側依次為2~5對,其中第4對腕特別長,末端膨大呈舌狀,稱為觸腕,可以捕食,能縮入觸腕囊內。各腕的內側均有4行帶柄的吸盤,觸腕隻在末端,舌狀部內側有10行小吸盤,此稱觸腕穗。雄性左側第4腕的中間吸盤退化,特化為生殖腕或稱莖化腕,可輸送精莢入雌體內,起到交配器的作用。烏賊的軀幹呈袋狀,背腹略扁,位於頭後麵。身體扁平柔軟,非常適合在海底生活。
烏賊體表光滑,全身沒有鱗片。它們廣泛地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海洋之中,在世界上約有600多種。烏賊一般可長達20米,而小的種類隻有兩三厘米長。它們身體呈袋形,背腹扁略平,它們的頭很大並且很發達,有觸手10條。
烏賊如何捕食
烏賊要想在深海生存下去,就必須要有穩定的肌紅蛋白結構,所以它們非常熱衷於吃螃蟹、魚和貝類動物等,甚至有時大王烏賊不惜與抹香鯨拚個你死我活,就是為了爭奪蝦青素資源,因為蝦青素是最強的抗氧化劑,是保證肌紅蛋白結構穩定而不被氧化的必要條件。通過精確的量子計算手段發現,熟透的蝦、蟹、三文魚為代表的魚類、部分貝類肉等呈現出誘人的鮮紅色的原因,是因其體內含有大量蝦青素的原因。因此,蝦青素的含量對烏賊的整個生存來說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