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多姿多彩的海洋軟體動物(1 / 3)

海洋軟體動物是一類身體柔軟、不分節、一般左右對稱、通常具有石灰質外殼的海洋動物。軟體動物的種類繁多,是海洋中最大的一個動物門類。海洋軟體動物分布很廣,從寒帶、溫帶到熱帶,從潮間帶的最高處到萬米深的大洋底,都生活有不同的種類。

軟體動物一般由頭、足、內髒囊、外套膜和貝殼5部分組成。頭部生有口、眼和觸角等;足在身體的腹麵,由強健的肌肉組成,是運動器官;內髒囊在身體背麵,包括神經、消化、呼吸、循環、排泄、生殖等係統;外套膜和由它分泌的貝殼被包在身體外麵,起保護作用。

多樣性繁殖的牡蠣

牡蠣多半分布於溫帶和熱帶各大洋沿岸水域。身體呈卵圓形,有兩麵殼,生活在淺海泥沙中,肉味鮮美。殼燒成灰可入藥,也叫“蠔”。

牡蠣的特征

牡蠣的兩個外殼一般形狀都會有所區別,它表麵粗糙,呈暗灰色,上殼中部隆起;下殼附著於其他物體上,較大,頗扁,邊緣較光滑,兩殼的內麵均為白色,十分光滑。

牡蠣的兩殼於較窄的一端以一條有彈性的韌帶相連。殼的中部有強大的閉殼肌,用以對抗韌帶的拉力。殼微張時,靠著纖毛的波浪狀運動將水流引入殼內,濾食微小生物。

一般來說,鳥類、海星、螺類以及包括鰩在內的魚類都喜歡吸食牡蠣。這其中,鑽蠔螺分布最廣,它們常在牡蠣殼上用舌鑽一小孔,吸食其活組織。

牡蠣多雌雄異體,但也有雌雄同體者。食用牡蠣能按季節或隨水溫的變化而改變性別。牡蠣在夏季繁殖,有的種類卵排到水中受精,而有的則在雌體內受精。孵出的幼體呈球形,有纖毛,遊泳數天後永久固著於其他物體上,經3~5年後收獲。

牡蠣是美味的藥膳

牡蠣中所含的碳酸鈣有收斂、製酸、止痛等作用,這有利於胃腸消化及十二指腸潰瘍的愈合。動物實驗證明,牡蠣製劑白牡片能治療豚鼠實驗性潰瘍和防止大鼠實驗性胃潰瘍的發生,並能抑製大鼠遊離酸和總酸的分泌。

牡蠣具有很好的食療價值,它味鹹、澀,是唯一可以生食的貝類。它具有平肝潛陽、鎮驚安神、軟堅散結、收斂固澀的功效,可以主治眩暈耳鳴,手足震顫,心悸失眠,煩躁不安,驚癇癲狂,瘰鬁癭瘤,乳房結塊,自汗盜汗,遺精尿頻,崩漏帶下,吞酸胃痛,濕疹瘡瘍等多種症狀。

此外,牡蠣還有調節大腦皮層的功能,鎮靜、軟堅、解熱的效力良好。

食肉的骨螺

骨螺的貝殼呈卵圓形或長卵圓形,它的殼一般都比較堅厚。骨螺的種類同樣也有很多,分布非常廣,自熱帶至寒帶甚至在3000米的深海裏都有它們的蹤跡。骨螺好食動物性食物,所以,一直是貝類養殖的敵害。

骨螺的特征

骨螺是食肉動物,生活在中等深度的水中。在各個大洲大洋幾乎都有它的足跡,但是它最主要還是集中分布在澳大利亞和西太平洋附近。骨螺的殼中等大小,有銳利的肋條和喙狀突起。殼階的肩角和骨縫形成角塔狀螺塔,裝飾有緊密排列的螺施狀環帶。螺塔有間斷地隆起形成一個由凹橫狀的殼針組成的肋條。肋條圍繞著光滑的琺琅質孔眼周圍,與殼上的其他肋條有一定的距離。孔眼的基座變小,成吸水管道,實際上形成體管。

骨螺的進食方式

骨螺在食用其他生物時,常常在其他貝類的殼上鑽一孔,伸入長吻取食。許多種類的骨螺能放出黃色液體,暴露在陽光下,會變成紫色染料。

地中海產的染色骨螺曾作為推羅紫的原料。其他骨螺科種類也包括多種名稱各異的小型種類。鑽蠔螺及倭特裏同螺則有害於牡蠣養殖場。核果螺為色彩鮮豔的印度洋、太平洋地區種類。筐蛾螺形似濱螺。

骨螺腮下腺含貝紫色素和膽堿酯類衍生物。貝殼中含大量的碳酸鈣、蛋白質以及磷、鎂、鉀、鐵、鋅、鍶、錳、銅等。膽堿酯類對某些無脊椎動物均有毒性和麻痹反應,這種物質大約通過刺激神經節和阻塞神經肌肉的傳導而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