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動物的起源(1 / 1)

動物分為哺乳動物,爬行動物和昆蟲等。

最古老的哺乳動物是一種體型較小、長約12厘米、類似鼩鼱晴的動物,接近於今天的單孔類,它們最早出現在距今約2.2億年的三疊紀。它們是3億年前被稱為單孔類爬行動物的後裔。這些原始的哺乳動物在侏羅紀和白堊紀(2.08億年前至6500萬年前)進化為不同的類群。絕大多數早期哺乳動物是肉食性的,但也有一些以植物為食,如鼠、河狸等生活在樹上的多節類動物。今天的有袋類、食蟲類和靈長類動物最早出現在白堊紀(1.45億年前至6500萬年前)。恐龍在白堊紀末期滅絕後,這些更加現代的哺乳動物擴散至每一塊大陸,進化為數以千計的新物種。

大多數作為寵物的動物,如狗、貓和兔子,以及我們勞動中使用的役畜,如馬,都是哺乳動物。我們人類也屬於哺乳動物。哺乳動物屬於脊椎動物,它們都有脊椎骨。它們也是溫血動物,這意味著不管周圍的環境多冷或多熱,它們都有恒定的體溫。全世界約有4000種哺乳動物,它們大多數體表長有毛。除鴨嘴獸和針鼴外,所有的哺乳動物都通過胎生直接產下幼崽。與其他動物不同的是,它們的幼崽都靠母乳喂養長大。哺乳動物由爬行動物進化而來,爬行動物有多塊下頜骨,而哺乳動物隻有1塊。

爬行動物在地球上已存在了數億年,它們的祖先是既住在陸地又住在水裏的兩棲動物。然而,和它們的祖先不同,爬行動物有粗厚的皮和帶殼的蛋。這些適應性的變化使它們能夠離開水,進化成能在多種環境中生活的各種動物。目前存在的爬行動物有四目,分別是龜鱉目(陸龜與海龜),鱷目(尖吻鱷、短吻鱷、寬吻鱷、長吻鱷),喙頭目(斑點楔齒蜥)和有鱗目(蜥蜴與蛇)。它們身體的大小不同,結構不同,但有相同的特征。它們通常在陸地上棲息,都屬於脊椎動物(有骨質骨骼與中央脊柱)。它們皮膚上的甲板或鱗片能保護它們免受獵食動物和粗糙地麵的傷害。爬行動物是冷血動物,要靠太陽和溫暖的地麵來使它們的身體暖和。

最早的兩棲動物在大約4億年前從水中上岸,移棲陸地,但它們仍在水裏生產膠凍狀的卵。大約在3億年前的石炭紀,一些動物進化產出有防水外殼的卵,能保護成長中的胚胎,使它們不至於因幹燥而死亡。從這樣的蛋中孵出的幼崽在陸地存活的幾率較高,新的物種隨之開始進化出現。最早的已知爬行動物是樣子像小蜥蠍的林蜥,在這之後出現的則有翼龍、蛇頸龍、恐龍、蜥蜴、蛇、鱷、龜和斑點楔齒蜥,它們生活在爬行動物時代(2.5億年前至6500萬年前)。恐龍稱霸世界1.5億年後滅絕,但今天的爬行動物的祖先卻存活下來,進化成數千種爬行動物。

昆蟲是生物界最成功的創造物之一。它們最早出現於4億年前,然而,從蜻蜓的化石標本可以發現,它們到今天幾乎沒有什麼改變。目前被確認的昆蟲已超過100萬種,這意味著它們在數量上超過了其他動物種類的總和。隨著發現的不斷深入,甚至有科學家認為昆蟲的總數可能高達1000萬種。導致昆蟲物種數量巨大的原因是多方麵的,但最重要的是它們的體量大小。昆蟲長得小,供養單體隻需極少量的食物,而且它們的食譜很雜,包括木頭、樹葉、血以及其他昆蟲。它們生活的範圍很廣,飛行能力和對艱苦環境的適應能力也有助於它們生存。一些沙漠昆蟲可以忍受40℃的高溫,也有不少昆蟲的卵可以在0℃以下溫度很冷的環境中存活。

昆蟲屬於節肢動物。所有節肢動物都有堅硬的用於保護的體殼或叫外骨骼。覆蓋著整個身體的外骨骼由分開的體節構成,體節之間有可彎曲的關節連接。節肢動物的肌肉附著在外骨骼的內側,它們通過拉開體節使身體移動。昆蟲的身體分為頭、胸、腹3個基本的部分。成蟲的頭部有1對觸角、眼以及1套口器,胸部有3對足和通常為兩對的翅。腹部有昆蟲的消化係統、生殖器官,對於能夠螫刺的昆蟲,其腹部還有螫針。昆蟲的外骨骼由一種很像天然塑料的物質——幾丁質構成,上麵通常覆蓋著蠟狀物質以防昆蟲脫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