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白雲蒼海本虛幻 為複血海三世仇(2 / 3)

那千年靈角,似懂得彭軒言之意,隻將頭搖了搖,並“嗚嗚”叫了兩聲,這是千年靈龜通常高興的示意。

彭軒見它表露歡欣之意,心裏亦稍感寬慰,隨向它再次道了謝,又抱著**條了親,才放眼四望。待一辨定方位,忙又朝千年天龜道:“龜師兄,你不是送軒兒回歸原嗎?

怎麼朝南海去呢?”

千年靈龜將鬥大的**,朝他擺了擺,隨又點了點,並又“鳴鳴”地叫了兩聲,彭軒雖不知它是何用意,但知它必然有事故,絕無惡意。也不再問,將抱著**的手一放,就在海麵上像條飛魚船的,朝前射去,力竭停下,已出去丈有餘。

彭軒猛提丹田真氣,一聲龍吟長嘯,就在海麵上翻騰起來;那平靜的海麵上,立時掀起丈高的巨浪,波濤起伏,隱聞陣陣雷聲。

原來彭軒係在水上練掌,這是東海老人年行道江湖時賴以成名的“乾元一雷掌’,全套八四十八招。每招內含三式,共計一百四十四式,攻守兼備,虛幻莫測,每發一掌,均有雷霆萬鈞之勢,端的驚人。

一杯熱茶工夫,波翻浪湧,射出一條滾圓水柱,柱頂端坐著剛將掌練畢的彭軒,他將“畢元神功”吸天壁地一式用在水上,借水柱彈射之力,直上至二十餘丈,始由盤坐改換身形,“雲霄易羽”輕飄飄地落在龜背上。

彭軒自吞服千年靈角火丹後,不但新傷痊愈,功力突增,尤以“畢元神功”已到意至功顯之境界,東海老人或亦難望其項背。

總過了兩三個時辰工夫,彭軒正在龜背上閉目練功,突然感到千年靈龜背部微震,睜目張望,海麵水波平靜,一如淩晨;半空烈日當頭,時已近午,忙往千年靈龜著去,見其已停身水麵,點頭示意,並將那鬥大**,一下下的往水鑽去,彭軒會意,此乃以往在海上司練水功時,千年靈龜指示潛水的動作,彭軒內心雖有疑問,卻無法開口,因千年靈龜不能用言詞表達含意,遂一聲不響,隻聽“唰”的一聲,彭軒已鑽入海去了。

彭軒下得水來,即一直往下潛去。約有五十餘丈深時,海水渾沉沉,陰暗暗,一無所見。彭軒於水,通常亦能看個五、七丈遠近的,如今卻隻能於丈餘方圓內,始能辨物。忽的一個意念起自心頭,因彭軒往常深水達二十餘丈左右,心胸即感憋悶,心跳耳鳴,陰寒刺人,非借助“畢元神功”護體,絕難抵受。若再深入三十丈,則“畢元神功”亦難抗受那四周無窮壓力。然今日卻異於往日,不知不覺間已深達五十餘丈,除胸前稍感閉塞外,餘均無異狀,連那海底刺人的陰寒,亦無所覺。

彭軒當然會意,這全仗千年靈龜火丹所賜,不由回頭探望、見千年靈龜,緊緊跟隨身後,也就不再多想,收斂心神,運起神功,繼續往水底鑽去。

海底愈來愈暗,隻近身前三數尺遠近,尚可辨物外。四周暗黑如墨。驀地,眼前突現數株樹木,彭軒以為已深達海底,再往下潛,見樹宮綿傾斜而下,與陸上的山峰並無差別,不由忖道:“海底也有山嗎?”

樹根花草間,隱現一曲折小山路,用足踏上,陡滑無比,花草前,穿遊著無數成群結隊不知名的小魚,那魚鱗閃閃生光。像陸地上黑夜裏的螢火。

此時,千年靈龜已領先遊去,彭軒也不怠慢,緊緊追隨千年靈龜身後。約有頓飯光景,千年靈龜已停身一峭壁絕崖,一塊凸出的山石上,石後且岩洞,洞內微露幽光,彭軒穿身進洞,突感洞內滴水全無,海水平洞口而止,像一麵大水鏡,美觀至極。

千年靈龜伏身洞外石山上,閉目越急,彭軒微微一笑。看洞口丈餘方圓,同內卻甚寬敞,幽光半暗不明,洞頂橫著一條石梁,上刻“不老神仙洞府”,彭軒不禁肅然起敬,忙朝橫梁跪下,行了晚輩跪拜之禮。因曾聞恩師言及,不老神仙,係數百年前武林高人,武功自成一家,波譎雲詭,蓋世絕代。師祖元空上人,少年時曾有一麵之緣,沒想到自己剛離師門,就被千年靈龜引來參謁,真可謂蓋世奇緣。軒又何曾想及,千年靈龜乃不老神仙所引渡,收留飼養為渡海代步呢?

彭軒禮罷,站起繞洞一周,洞除豎立著兩條每麵三尺餘寬的四方石柱外,別無一物,心正感疑奇,隻見幽光昏暗發出處,正是兩條方石柱的頂端。注目細察,幽光又模糊不清,忽見石柱頂端有一人形暗影,跨馬踢腿,做出個呆笨的姿勢,似真又不明,似假又有形,不知不覺間,彭軒已模仿著那姿勢,站立了馬步,推出雙掌,可是學來學去,過了頓飯工夫,仍然覺得不像,不是左手太高,就是右手太低,要不就是腰身欠直,頭太昂,總之,別瞧隻這麼一式,卻隱藏著萬千的變化。

彭軒自幼隨東海老人學藝,武兩途,均獲東海老人讚譽,認為資質稟賦,均屬上上之乘,譽為人間湖風,海底蛟龍,因此更於武兩途外,承繼了東海老人舉世無雙的醫學,誰想憑他的聰明機智,今日於“不老神仙洞府”,學這麼個看似呆笨的姿勢,竟花了頓飯工夫,連些許印象皆無。

彭軒本具異稟,更具可貴的耐心與毅力,愈感困難之事,愈要細心體會,整整資了兩個時辰之久。總算稍為體會出其十之一一。

彭軒多日來,未進半點水米,吞服千年靈龜火丹後,更不思飲食,但在苦學這一式,所花兩個時辰後頓感到口幹舌燥,腹內饑火燒,難過至極,遂將左手一停,右手一帶,驀聽“撲”的一聲,石柱的底部,現出四四方方一個尺許小洞。洞內擺著方形玉盒,盒邊並擺者一個小小玉懷,都純白如雪,如光照人。彭纖把玉盒取出,觸手處冰冷入骨,寒芒刺心,忙將玉盒擱放地下,輕輕地將盒蓋揭起,一陣清香撲鼻。盒內存放朱紅丹丸一粒,清香似為丹丸所發,丸下緊壓紙條一張,彭軒取出紙條,見上麵寫著“天地八罡、朱丸一粒,奉贈有緣。謹記勿泄”十個字,邊注小字兩行,一示朱紅丹丸,乃不老神仙自煉,合千年雪蓮與東海紫果所成,除助長功力外,並可耐饑餓地以助學藝,一示玉盒內儲存海底精液小半杯,用之滴入眼,可於夜間視物如同白晝。

彭軒看畢,忙又朝著橫梁跪下,叩了三個頭,道:“謝不老神仙老前輩恩賜。”起立首先即取出那白玉小杯。看其確有小半杯水,色作碧綠,將水朝兩眼滴下,頓感眼內一陣清涼愜意,但隻一眨眼,那愜意的的清掠,竟變成玄冰般的冷芒。眼瞳孔,像被針刺般的巨痛,兩手忙將玉杯丟下,盡力的揉搓著雙跟,心驚疑各半,約一杯熱茶工夫,冷痛全失,恢複如常,睜眼—看,洞內明亮如畫,彭軒不禁歡騰雀躍,知道這海底精掖確屬非凡珍貴。

現已能明查秋毫,遂再次抬頭看那柱頂怪姿,不看尤可,一看之下,他嚇了一大跳,適才以為一個人的呆姿,如今卻變成了五個小人,合起來一看,倒真像一個人影。

上麵橫寫著天罡四式,忙又圍著兩條方柱,八麵查視果然每麵均同樣刻著五小人,天罡四招,五小人具是騰身空,往下撲擊之式;地罡四式,五小人都是平身發掌,未再飛躍。

彭軒回至天罡四式處,細察五小人動作,看來係同—姿式,但個小人都稍有不同的變化,在每個小人手,分握長短兩般兵刃,一致的左鞭有劍、一鞭一劍,長短配合得恰到妙處。

此時彭軒想及,於瓊因島上學藝,師父除加注重“畢元神功”外,拳劍輕功,具都精徽傳授,雖亦曾學鞭劍等多種兵刃,自己可從無一件較為合手稱心意的,臨離島時,匆忙迫促,一身布衣外,別無長物,現覓何物暫代鞭劍學藝?

隨又想到:“不老神仙老前輩即遺有這些‘天地八罡’贈有緣人,當亦會有同樣兵刃並贈,適才於昏暗匆匆巡視,或有錯過。如今即已能視物人微,何不再詳細檢視一遍?”

想至此,肚饑火又燃,口幹欲裂,才記起玉盒內之朱紅丹丸,忙躬身取出來丸,納人口,朱丸人口,隨津化液。舌底添香,一股溫暖之氣,透入肺髒,周身遊走,彭軒忙盤膝坐地,行起功來。

那股溫暖之氣,順著本身真氣,功行一周天後,彭軒不獨覺得遍體血氣和暢,同時口幹裂、肚內饑火,俱都同時消失無蹤。

彭軒再次繞洞檢視一遍,所經之處,平整光滑,無一跡象,遂昂頭察看洞頂,果不出所料,洞頂石橫梁後,有兩小黑點,長僅五寸餘,烏光閃閃,知必有因,看洞頂高僅十餘丈,遂飛身而上,用手搭在兩黑條上,借力停身,入手處,正是兵刃握手把柄,心知無誤,遂左右手分握,運起功力,一聲長嘯,彭軒已立身洞,左右手分握處,正是長鞭短劍兩般兵刃,細看左手握的一條丈餘長短的軟鞭,粗如鵝卵,色作墨黑,順手一揮,烏光閃動尾隨一道白影,心不解。鞭身全黑,白影何來?

隨著使出一招“卷地翻天”,但見烏光鞭影,緊追飛舞著的一條玉龍。張牙舞爪,煞是奇觀。

彭軒丟下右手寶劍,兩手握鞭,翻來倒轉的不停察看,驀地於鞭梢上發現拇指大的一顆珠,色亦烏黑,一半多鑲在鞭梢裏,珠可任意轉動。不動無光,稍加舞動,即有白光散射而出。握手柄上還刻有三個啼般大的宇“玉龍鞭”。

擱下鞭,又拾起地上寶劍,見劍長僅一尺二三,短得出奇。按簧抽劍,龍吟聲響,劍已出鞘,劍身亦作墨黑,質地與劍鞘軟硬毫無差異,劍菲薄如紙,劍首冒起數寸銀芒,不停地伸縮顫動,略加揮動,銀芒暴長四尺,所過處,山石籟籟而下,握手處,同樣有豆

大的“玉龍劍”三字。所奇者,鞭身鞭柄,劍劍把,具都烏光發亮,全係一物所造。

彭軒此時,確屬高興得昏頭轉向,瞧著鞭,撫著劍,摸摸鞭又瞧瞧劍,真是愛不釋手,

驀的,洞外傳來一聲嗚叫,彭軒忙一定神,看洞外,千年靈龜仍俯伏岩石上,自己才感到,適才意高興到忘了形,不由得叫聲“慚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