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買回來的鋁鍋,銀白銀白,十分令主人喜歡。可是,好景不長,用它煮過幾次水以後,鍋內凡是水浸到的地方,漂亮的光澤被破壞了,一層黑褐色竟然鬼斧神工般地塗上了。這其中的奧妙是什麼?
用化學家的話來說,發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鋁和水中的鐵鹽發生了金屬置換反應。
我們日常食用的水看來是無色透明的,其實,水中的雜質還不少呢。在這些雜質中,有一種叫做碳酸氫亞鐵,另一種叫碳酸氫亞錳。如果新買的鋁鍋放入含有較多的這種鐵鹽、錳鹽的水,少量的鋁就和鐵鹽、錳鹽發生置換反應,鋁變成鋁離子進入水中,鐵離子、錳離子分別變成金屬鐵、金屬錳覆蓋在鋁鍋的內表麵上。隨著這種反應的不斷進行,光亮如銀的鋁鍋內表麵就變成黑褐色了。
為什麼有的鋁鍋內表會是黃褐色的呢?這是由於鐵有二價離子和三價離子之分。在深井水裏,由於溶解的氧少,而且又含有遊離的碳酸,因而隻有二價鐵離子以溶解的、無色的碳酸氫亞鐵形態存在著。如果深井水汲出後,不馬上使用,在與空氣接觸後,碳酸分解成二氧化碳跑掉,二價鐵離子被氧化成三價鐵離子,部分碳酸氫亞鐵就轉變成氫氧化鐵。氫氧化鐵是紅棕色的,它難溶於水,以肉眼看不見的小顆粒懸浮在水中。這樣含有碳酸氫亞鐵、碳酸氫亞錳和氫氧化鐵的長時間與鋁鍋接觸,氫氧化鐵就和鐵、錳一起沉積在鋁鍋的表麵上,這就是黃褐色的緣由。
鋁鍋內表麵的黑褐色、黃褐色對人體並沒有害處。如果嫌其不雅,難看,除去它,反而會破壞鋁鍋堅硬的氧化層薄膜,影響鋁鍋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