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曆史燦若星河,我們都知道茫茫宇宙間隻有一個星球——地球適宜人類的居住和生活。然而,人類最初是從哪裏繁衍而來?最終又將回歸到哪裏呢?這一章節主要是對人類的形成以及早期的人類社會生活做詳細的介紹。
第一節人類來自何方
在浩瀚的宇宙世界,人類目前所知道的、適宜人類居住的隻有地球(盡管人們還在研究月球,火星等其他星球)。但是,你知道地球是從何而來的嗎?它都發生了哪些變化呢?
日複一日,年複一年,這些時間對於人類來說也許十分漫長,可是對於人們還未曾了解的地球和宇宙來說,隻是微不足道的一瞬間。大概在140億年以前,宇宙中突然有一個熾熱的球體爆炸,隨後爆炸所產生的石塊朝各個不同的方向快速飛去,惹得大量的塵埃也跟著飛奔而去,這些塵埃在一個熾熱的石塊上不斷堆積起來,漸漸形成了我們現在居住的這座星球——地球。
隨著地球體積和重量的不斷增加,其內部的壓力也隨之增大,這就出現了火山爆發。大量的氣體分子被強大的壓力擠壓出來,比如水蒸氣、甲烷、氖、氨等氣體,這些氣體混合在一起形成了大氣。但大氣中並沒有包含氧氣的成分,所以地球上還沒有出現任何生命體征,更不用說人類了。此時的地球隻是一個火熱滾燙的大火球。
隨著時間的推移,地球的溫度慢慢冷卻下來。大概100億年以後,地球變成了太陽係裏唯一一個能夠容納生命的星球。當時,地球表麵的高地相差無幾,沒有明顯的高低之分。隨著溫度的冷卻,大氣層也跟著冷卻下來,這時就形成了傾盆大雨,大雨隨時都會降落在地球上的任何地方。密集的雨水從高處洶湧地奔向地勢低的地方,慢慢地這片地方積累了越來越多的雨水,這就形成了海洋,當然,這也就是後來常被人們提起的原始海洋。最初,地球表麵的海洋麵積並不很大,加起來隻有地球的百分之十,就連水的深度也很有限。後來,地球內部的水分彙入,這才形成了今天極為壯觀浩瀚的海洋。
當時,海水並沒有像現在的這樣苦澀,因為現在海水的無機鹽都是從自然界中獲取的,是從陸地帶入海洋的。而原始海洋的有機分子要比現在海洋的豐富很多,大氣經過一係列的化學反應,產生出很多的氨基酸、核苷酸、核糖等有機成分,這些分子最終隨著雨水融入到海洋。經過一段漫長的時間,這些有機成分最終成為生命出現的必要條件,當然,陸地的形成也是生物世界產生的主要因素。
那麼,究竟是先有陸地還是先有海洋呢?就好比“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個問題一樣,這是一道看起來簡單實際卻很複雜的問題,也許你要問了,現在都已經到了二十一世紀,那這個問題有沒有得出最終的結論呢?
現代科學家是這樣分析的:在原始海洋出現時,地球上還無法滿足生物的生長需求。隨著地球內部的變化,地球漸漸出現凹凸不平的地表,整體看上去就像一個幹癟的蘋果,地球上的很多版塊並不堅硬,再加上引力和內部的壓力從而引起了地殼變化,這時就出現了日漸增高的火山岩島。在陽光和地熱的作用下,地球表麵的岩石不斷受到風化與侵蝕,一些從岩石上剝落下來的成分就在它的周圍堆積,漸漸的,地球的表麵又產生了新的變化,隨著時間的流動,這些地表終於連接在一起,變成了新的陸地。
至於地球上是先有海洋還是先有陸地,並不是本節最終的論斷。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人類探索步伐的擴大,也許人們通過運用自己的智慧去得出更新的結論,獲得更多的啟示,這個問題值得人類繼續討論和研究……
據科學家推斷,人類在地球上已經生活了幾百萬年,而文字記載的人類曆史卻隻不過數千年,那麼,這幾千年之前的人類史是怎樣的呢?
從考古學家的職業報告裏,我們得知地球已經有46億歲了。人們通過對地下的古生物化石所進行的研究,大概掌握了地球產生和發展的一些情況。如果把地球比喻成一本厚重的曆史書,那麼這本獨一無二的曆史書到底是如何編纂的呢?
按照人類以朝代劃分曆史的方法,地球可以分成五個階段,分別是: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以及新生代。
大約25億年前屬於太古年代。這時地球表麵已經出現了岩石圈、水圈和大氣層。岩石圈富含許多的鐵成分,但是地殼極其容易動蕩,火山隨時都有可能爆發。同時,海洋麵積廣闊,低等生物開始出現。
大約從25億到6億年這段時間屬於元古代。此時,地球的大部分麵積仍被海洋覆蓋。到了末期,地球上形成了大片陸地。其實,元古代指的就是出現原始生命的時候,海藻類和無脊椎生物就是這個時期出現的。
大約從6億年到2·25億年屬於古生代。無脊椎動物和蕨類植物在這個時期迅猛繁衍,同時海洋中也出現了幾千種生物。為了能夠適應海洋的環境,這些無脊椎生物開始慢慢演變成一種流線型的魚類。也許,這些魚類為了逃命,被迫用鰭在陸地上艱難的爬行,這就是脊椎動物的祖先,也是由此分化出兩棲動物——海洋無脊椎動物和陸地脊椎爬行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