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量天測地的科學家——國內外著名天文學者(1)(2 / 3)

3.伽利略·伽利雷

伽利略·伽利雷(1564~1642年),是意大利文藝複興後期偉大的天文學家、力學家、哲學家、物理學家、數學家。17歲進入比薩大學攻讀醫學,後來轉攻數學,畢業後任大學教授。他是為維護真理而進行不屈不撓抗爭的戰士。恩格斯稱他是“不管有何障礙,都能不顧一切而打破舊說,創立新說的巨人之一”。伽利略,1564年2月15日生於比薩,1642年1月8日卒於比薩。為了紀念伽利略的功績,後人把木衛一、木衛二、木衛三和木衛四稱為伽利略衛星。1983年,羅馬教廷正式承認350年前宗教裁判所對伽利略的審判是錯誤的。1992年秋天,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恢複了伽利略的名譽。

伽利略發明的望遠鏡,是天文學研究中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次革命。幾千年來,天文學家單靠肉眼觀察日月星辰的時代結束了,取而代之的是光學望遠鏡。有了這種有力的武器,近代天文學的大門被打開了。

伽利略是利用望遠鏡觀測天體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位科學家。這些成果包括:發現月球表麵凹凸不平,木星有四個衛星(現稱伽利略衛星),太陽黑子和太陽的自轉,金星、木星的盈虧現象,以及銀河由無數恒星組成等。他用實驗證實了哥白尼的“地動說”,徹底否定了統治千餘年的亞裏士多德和托勒密的“天動說”。

伽利略是第一個把實驗引進力學的科學家。他利用實驗和數學相結合的方法,確定了一些重要的力學定律。

伽利略對運動的基本概念,包括重心、速度、加速度等都作了詳盡研究,並給出了嚴格的數學表達式。尤其是加速度概念的提出,在力學史上是一個裏程碑。有了加速度的概念,力學中的動力學部分,才能建立在科學基礎之上,而在伽利略之前,隻有靜力學部分有定量的描述。

伽利略曾非正式地提出過慣性定律的理論構想(見牛頓運動定律)和外力作用下物體的運動規律,這為牛頓正式提出運動第一、第二定律奠定了基礎。在經典力學的創立上,伽利略可說是牛頓的先驅。

伽利略還提出過合力定律,拋射體運動規律,並確立了伽利略相對性原理。

伽利略,是意大利偉大的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科學革命的先驅。曆史上,他首先在科學實驗的基礎上,融會貫通了數學、物理學和天文學三門知識,擴大、加深並改變了人類對物質運動和宇宙的認識。為了證實和傳播哥白尼的日心說,伽利略獻出了畢生精力。由此,他晚年受到教會迫害並被終身監禁。他以係統的實驗和觀察,推翻了以亞裏士多德為代表的、純屬思辨的傳統的自然觀,開創了以實驗事實為根據並具有嚴密邏輯體係的近代科學。因此,他被稱為“近代科學之父”。他的工作,為牛頓的理論體係的建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4.斯蒂芬·霍金

斯蒂芬·霍金,1942年1月8日在英國牛津出生。他曾先後畢業於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三一學院,並獲劍橋大學哲學博士學位。他是英國劍橋大學應用數學及理論物理學係教授,當代最重要的廣義相對論和宇宙論家,是本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被稱為在世的最偉大的科學家,還被稱為“宇宙之王”。20世紀70年代,霍金與彭羅斯一道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為此他們共同獲得了1988年的沃爾夫物理獎。他因此被譽為繼愛因斯坦之後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學思想家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他還證明了黑洞的麵積定理,即隨著時間的增加黑洞的麵積不減。這很自然使人將黑洞的麵積和熱力學的熵聯係在一起。1973年,他考慮黑洞附近的量子效應,發現黑洞會像黑體一樣發出輻射,其輻射的溫度和黑洞質量成反比,這樣黑洞就會因為輻射而慢慢變小,而溫度卻越變越高,它以最後一刻的爆炸而告終。黑洞輻射的發現具有極其基本的意義,它將引力、量子力學和統計力學統一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