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計劃中的“信息高速公路”主要有以下幾個部分組成:建設一個覆蓋全國的寬帶高速信息通信網;信息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以微電子技術為基礎的信息設備的開發與製造;通信和信息係統軟件、應用軟件和各類技術標準的研究開發;培養和造就大量的信息技術人才。政府的目標是:先把100萬戶家庭聯結起來,五年之內使全國大部分家庭入網;在本世界末實現多媒體的普及化;到2010年,使所有的地區、所有的經濟階層及普通公民獲得以各種形式進行信息交流的機會。
國家信息基礎設施(NII)計劃對信息基礎結構作了詳細闡明。從直觀上看,國家信息基礎結構是一些看得見、摸得著的物理設備。它們包括攝象機、掃描設備、鍵盤、電話、傳真機、計算機、光盤、聲像磁帶、電纜、電線、衛星、光纖傳輸線、轉換器、電視機、監視器、打印機等等。
NII還包括如下內容:
(1)各種形式的信息。電視節目、科研和商業數據庫、圖像、錄音磁帶、圖書館檔案等等。
(2)應用係統和軟件。它們可以幫助用戶使用、處理、組織和整理由國家信息基礎結構提供的大量激增信息。
(3)網絡標準和傳輸編碼。這些標準和編碼可促進網絡之間的互聯和兼容,保證網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人。主要指那些在民間企業產生信息、開發應用與服務係統、建造設施並培訓其他人開發國家信息基礎結構潛力的人們。
建設國家信息基礎結構,必須全麵地、協調地發展其中的每一個組成部分,使之發揮出整體效應。NII計劃是一個社會係統工程。
把上述各部分的作用充分地發揮出來,信息基礎結構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出功能。這正如用於交通的高速公路一樣,既要有“路”——光纖衛星網絡及各種終端設備等;有“車”——多媒體;有“貨”——有關的網絡標準;有“司機”——開發與使用信息基礎設施的人們,現代化的信息高速公路才能有效地運行起來,成為支撐人類社會高速運轉的“動脈”。
“CHINA”——中國高速信息網計劃
近年來,中國一批信息專家,站在曆史的高度,經過周密調查研究,根據中國現有國情,提出了中國的“高速信息網計劃”。英文縮寫為“CHINA”。
中國的“CHINA”計劃,其技術目標是:
(1)研製大量的適合各種用途的高性能價格低的感測係統。其中包括各種傳感係統、測量係統、遙感遙測係統等。
(2)智能係統。即各種專家係統、計算機係統以及相應的數據庫係統、知識庫係統等。
(3)控製與顯示係統。各種自動化係統,如工業自動化係統、辦公自動化係統、家庭自動化係統、武器自動控製係統、醫療自動監護係統等。
(4)建設一個覆蓋全國的能把大量上述信息技術係統或網絡融為有機整體的先進的國家通信網。
專家們還提出,實現上述計劃的原則應是:及早啟動,長期努力;抓住重點,顧及其餘;微觀放活,宏觀有序;現實起步,放眼長遠;研究建設,協調推進;軍民結合,內外合作。
受中國科學院委托,中科院院士、著名電信專家葉培大和陳俊亮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通過調查研究,更具體地提出了分兩步走的戰略方案。第一步,到2000年,初步建成國家高速信息網的骨幹網;第二步,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蓋全國的國家高速信息網,大部分節點都采用先進交換係統、大部分地區都可進行高速傳輸。
從通信落後狀態一躍進入信息時代,中國麵臨著一個巨大的曆史機遇和挑戰,相信我們一定會成功。
第五次信息革命
在漫長的人類文明發展史中,已經經曆了4次信息革命。
第一次建立了語言。這是人類進化和文明發展的一個重要裏程碑。語言的出現促進了人類思維能力的提高,並為人們相互交流思想、傳遞信息提供了有效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