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要建立中微子通信係統,需要大量的昂貴的設備,如高能質子加速器等等,所以目前還不能普遍采用,然而它是一種很有前途的新型通信手段。
集成電路
一塊集成電路,小的隻有一二平方毫米,大的不過以平方厘米計。這種小芯片卻以其信息含量大、發展迅捷和滲透力強,成為當今信息技術的核心和本世紀最重要和最有影響力的產品。在它問世之初,人們根本沒有想到,這個不起眼的小東西,竟會引發一場真正的信息革命。
1948年6月30日,美國貝爾實驗室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晶體管收音機。時隔十年,1958年,美國人基爾比,用矽材料做了三個電阻,一個矽功率晶體管,另用塗敷金屬的方法,做了一個電容器。再把它們用很細的金屬絲連接起來,安裝在一塊很小的鍺半導體片上。這一發明,為以後日漸精密的集成電路奠定了基礎。
從第一塊集成電路誕生以來,集成電路平均每三年更新一代,集成度則提高四倍。與此相伴的,是以集成電路為主要元件的其它電子產品,體積相應大大縮減,成本不斷降低,從而得到更廣泛地普及。
IBM公司新近推出的一種便攜式電腦,兼有大哥大和電腦筆記本功能,重量卻隻有510克。照此下去,不遠的將來,鋼筆式大哥大、袖珍收音機般的電腦,完全可以實現。
最有希望的新技術,是“納米技術”。研究如何應用原子、分子現象及其結構信息的高技術。這一技術將把大規模集成電路線條寬度從微米級降到納米量度,製造出高密度的存儲器,並用此製出“納米計算機”。
通信網
迄今為止,通信網已經曆了電報、電話、數據和綜合數據網四代。智能試製正在進行中。
1969年,美國國防部的“ARPA”分組交換實驗網建成,它便是今天現代化交互式網絡的先驅。
由於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新興的電信服務項目突增。電子郵件、資料檢索、家庭購物、可視電話、還有交互電視、數據通信、電子數據交換、可視圖文通信……給今天人類帶來無窮無盡的方便和樂趣。
多媒體信息
人們直接接觸客觀世界時,感覺器官所接受到的外部信息,其實就是多媒體。人們調動眼、耳、鼻、舌、身,通過看、聽、聞、嚐、觸,感知豐富多彩的信息。然而,當人們想遙知遠處的信息時,自身的器官便有很大的局限性。於是,千百年來,無數的科學家在人與外部世界之問建立信息溝通的橋梁上,絞盡腦汁。電報、電話、電視、廣播、計算機、傳真機、光導纖維……極大地延伸了人們的感覺器官,使人們與外部世界的聯係更加密切。
由於技術的局限性,過去的通信手段,隻能傳遞單媒體信息。例如電報隻能傳文字,電話僅供通聲音等等。
計算機,特別是微機的發展,給多媒體帶來了新曙光。計算機不僅可以處理數據、文字、聲音,而且還能通過高清晰度的視屏,處理圖像。
多媒體信息,由於其中包括了信息量較大的圖像,傳送時流量很大,一般通道窄。光導纖維具有無與倫比的帶寬,可供多媒體縱橫馳聘。而寬帶綜合業務數字網的問世,更為多媒體的流動掃除了最後的重大障礙。
多媒體具有綜合處理音頻、視頻、圖像、文字等多類信息的功能,包括計算機、電視機、錄像機、錄音機、遊戲機、傳真機等許多電子新產品的性能,從而真正實現了圖文一體化、視聽一體化。另外,它還可以形成人機互動、互相交流的操作環境及身臨其境的場景,使人產生強烈的參與感、操作感。有了多媒體技術,計算機便朝著人類更易接受和處理信息最自然的方式發展,實現了人機的融合。
國家信息基礎設施——NII
1993年2月22日,當選後的克林頓和戈爾一起在矽穀訪問一家技術公司時強調,建設信息高速公路是新政府技術政策的中心,被置於白宮科技議事日程的最突出位置。9月1日,戈爾和商務部長布朗正式宣布了建設全國信息基礎設施(NII),即“信息高速公路”的行動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