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人認為,人打哈欠是原始祖先傳下來的,是為了露出牙齒向別人發出警告。蜷伏在草叢裏的蛇,常常打完哈欠再行動;水中的河馬也會先打個哈欠,之後再從水中走出來。
無論哪種說法是對的,總之,打哈欠是人體的一種本能反應,它像心跳和呼吸一樣,不受人的意誌所控製。打哈欠對保護腦細胞,增加腦細胞的供氧,提高人體的應激能力具有良好的作用。
打哈欠時為什麼會流眼淚呢?人在打哈欠時嘴會張得很大,而此時麵部、舌頭和咽喉部位的肌肉收縮,口腔和鼻腔的壓力隨之增大,鼻腔內壓力的升高會阻止鼻淚管排泄淚水。等人們打完哈欠時,麵部就會放鬆下來,這個時候鼻淚管會再次通暢,於是眼淚就流出來了。人一直不睡覺的話會怎麼樣?
科學家通過實驗得知,如果人一直不睡覺,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後果,對身體非常不利。睡眠對於人來說非常重要,人的一生當中,有1/3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
人為什麼要睡覺呢?其原因在於,人在睡覺時會分泌生長激素,能夠修複白天受損的細胞並製造新的細胞,使人的身體再次處於活力之中。此外,睡眠可以讓大腦得到休息,令聚積在體內的二氧化碳等廢物排出體外,為迎接第二天的學習和工作創造條件。如果人一直不睡覺,就如同一台一直在運轉而得不到保養和休息的機器,隨時可能會出現嚴重的故障。
新生兒每天要睡20個小時左右,嬰兒睡眠時間逐漸縮短,至2歲時約睡9至12個小時。成年人的睡眠時間因人而異,通常為6至9小時不等,一般認為7小時至8小時是合適的。
兒童的生長速度在睡眠的狀態下會加快,這是因為在睡眠中,血漿生長激素可以連續幾個小時維持在較高的水平,因此,兒童要保證充足的睡眠才能健康地成長。
應該如何午睡?午睡可以消除疲勞,調節心情,是人體保護生物節律的一種方法。午睡時要注意以下幾點:不要飯後立即午睡,長期這樣會引起胃病,也影響睡眠質量;午睡以右側臥的姿勢最好,這樣可以減輕心髒負擔,利於食物的消化;午睡時間不宜過長,以30分鍾至1小時為宜。
人在睡覺時為什麼會流口水?
口水在醫學上被稱為唾液,它是無色透明、有泡沫、稍渾濁的液體。人的唾液分泌量和尿量差不多,每天平均約為1500毫升。人在睡覺時流口水可能與以下情況有關:
1.睡覺姿勢不當,如趴在桌子上睡覺、側臥位睡覺等都會引起流口水。
2.口腔內如果有炎症,會促進唾液的分泌。如果口腔被細菌感染了,感染處有很強的痛感,就很容易流口水。
3.牙齒畸形也是人在睡覺時容易流口水的一個原因,尤其是凸麵型牙齒畸形的人,睡覺時嘴部很容易張開,進而流出口水。
4.口腔內不衛生,牙縫和牙麵上有食物的殘渣,容易發生齲齒等疾病,這些不良因素會在人睡覺時刺激口腔分泌唾液。
5.神經調節障礙也是在睡覺時流口水的誘因。唾液分泌是靠神經反射來調節的,但如果神經調節發生障礙,就會出現睡覺時流口水的情況。
如何防治睡覺時流口水?要想防治睡覺時流口水,首先要注意口腔衛生,養成早晚刷牙、飯後漱口的習慣。也可請口腔科醫生診治,采用潔治療法,去除牙石,服用維生素C及B2等藥,消除牙齦炎,減少不良刺激等。
為什麼睡“回籠覺”會感到舒服?
周末休息時,很多人在起床後喜歡回到床上再睡上一覺,這就是睡“回籠覺”,為什麼大家會覺得睡“回籠覺”很舒服呢?
實驗證明,早上的“回籠覺”屬於淺睡眠,它不同於深度睡眠,兩種睡眠給人的感覺很不一樣。深度睡眠時,人可能什麼都感覺不到,但“回籠覺”這種淺睡眠,人的聽覺和視覺可感覺到周圍的環境,讓身體處在一種遊走於夢境和現實之間的快感中。晚上睡覺不正常時,如晚睡、加夜班、失眠等,睡“回籠覺”是必要的,會讓人覺得很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