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大宋火藥(2 / 2)

隨之淩雷詳細講解了一遍軍器監關於火器和火藥的一些內幕,高峰聽了收獲甚大。

據淩雷所講,此時火藥的製造已是國之大事,其管理規範,規模宏大,分工更是細致,僅軍器監就雇傭4萬多人工,下設火藥作、青窯作、猛火油作、火作(生產火箭、火炮、火蒺藜等)等11個大作坊,每日可生產弩火藥箭7千支、弓火藥箭1萬支、蒺藜炮千支、皮火炮萬支,另外還有一些毒煙球、手砲、火藥包等火器。

特別是近期,又展出了“霹靂炮”、“震雷”等火器。這種火器威力十分巨大,其一炸,聲如霹靂,響動如雷,半畝之上,人與牛皮,碎迸無跡,甲鐵皆透。

聽到淩雷的介紹,高峰暗暗心驚,他還以為自己研究火藥可以走在時代的前列呢,沒想到大宋的火器竟展到了如此程度,這還是對火藥性能不太了解的情況下,若真是公布了火藥的正確配方,還不知道大宋火器走向何方?

由此高峰已得出一個結論,火藥,不是大宋的明;火器,也不是大宋的明。但將火藥成功運用到火器上,卻是大宋最大的軍事明。

當然,他很清楚,大宋的火器還隻是起步階段,以後還會有更大的展,甚至管型武器(也就是火槍)也會出現,但它仍然展不充分。

原因不言而喻,那就是鋼鐵工業跟不上。就拿管型武器火槍來吧,它是將火藥裝在一根長竹管裏,點燃火藥,燒傷敵人,包括後來出現的突火槍,同樣是在粗毛竹筒裏裝填火藥,不過是在火藥中多加了一個新東西“子窠”。

這種管型武器雖然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卻並不能廣泛應用,甚至對陣殺敵時也不會使用,它的使用不過是輔助手段,比如燒毀攻城橋等,這正是因為缺乏金屬管的原因。

當然,就算是這樣,大宋的軍事裝備也是大大領先周邊國家數個等級,因而在曆次的戰爭中,宋軍都是以勝利者的姿態出現。

勝利是勝利,宋朝的軍事仍然留給人們孱弱、疲敝不堪的觀感,這就與宋朝重文輕武、重步輕騎的國政分不開了。

以農耕文明對陣遊牧文明本就是一種先劣勢,再加上帝王庸碌,得過且過,武備廢弛,歌舞升平。如此自然是江山日危,亡國不遠。

對宋朝的結局和命運高峰看得很清楚,所以他才決定展自己的勢力,其中就包括火藥和火器的研究和應用。

無論如何,他的目的很明確,要想活著,必須有實力,要想活得更好,必須實力強大,至於宋朝滅不滅亡,誰來當皇帝,根本不在他的考慮之內。

當然,當前他還不敢放開手腳去做,他還需在夾縫中求生存,因此,做任何事既要隱蔽,還得找好退路,因為他知道,依他現在的實力還無法與任何一個勢力去抗衡,他要留給人們的印象就是一名有抱負的生意人。(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