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蔡京如何相處,高峰也是被迫而做。不過,他最終還是決定與他保持若即若離的關係。
史上的蔡京在相位上四起四落,也就是他還有一次複出。如此強大的一位權相,最好還是不要成為對頭。
因而,蔡京的橄欖枝伸來時,高峰還是接了過來,他很痛快的回了信,把宋江的安排和教育學社的事情都點了出來,而這也正是他希望促成的。
不宋江的事情對他有重要意義,單是教育學社的事情就有非凡的意義。
古人的教育雖然別有一套,但整體來還是欠乏全麵性和係統性,從而使得大量的孩子上不起學和造成人才浪費。
高峰清楚,僅靠自己之力一時間是無法改變這種現狀的,最好的辦法就是發動眾人的力量,此時正好蔡京找來了,無論其出發點為何,若真能促成此事,卻也有利於下無數的孩子,結果是自然好的。
這兩件事都交給了蔡京,高峰相信他能辦得妥妥的,因而並沒有擔心,他現在除了把注意力放在青州內政和兩路發展上外,更多的是在關注方臘的起義形勢。
方臘起義於宣和二年十月,因為之前摩尼教的廣泛傳播,所以他隻需振臂一呼,便能得到了眾多的響應。兩個月的時間,江南路、兩浙路的各路民眾紛紛揭竿而起,與方臘一道形成巨大的起義洪流,迅速向四周漫延。
方臘的策略很簡單,他就是要占據長江以南,然後與宋王朝分庭抗禮,劃疆而治。因而,他最注重的就是把兵力集中在北方,以全力攻占長江南岸。
隻是,當他剛剛攻下杭州,準備再次攻占湖州、常州、秀州等地時,宋朝的大軍便開撥了過來。
十五萬最有戰鬥力的禁軍和西軍,由童貫率領,浩浩蕩蕩的殺向江南,就算方臘人多勢眾,也難以匹敵裝備精良的正規軍。
方臘軍很快就被遏製住了發展趨勢,然後就是處於防守的境地,再然後就是被宋軍打得節節敗退,陣地一個接一個的失守。
時間進入了宣和三年,而這時高峰恰好把宋江收服,消息傳開,不但對官兵是一種激勵,對方臘一方也是震懾,形勢朝更有利於官兵的一方的發展了。
不官兵節節緊逼,也不方臘節節敗退,就處於後方,或者叫南方的吳玠和丁寶,他們與方臘的兒子方毫,迅速擴展地盤,由衢州攻入婺州,再攻入台州,最後奪取了明州。
可以他們的速度是非常快的,絲毫不遜色於北方的主力,這主要得益於浙南的義軍發展形勢和官兵在浙南的弱勢。
當方臘得知他們的行動後,不驚反喜。他正抽不出手來做這事,兒子代替他做了,他豈能不欣喜?為此,他甚至還命令方毫揮師南下,攻打溫州、處州和建州。
若能把這三處地方打下來,起義軍將不但占領住兩浙路,還進一步威脅到了福建路,
隻是方臘的想法是好的,可軍事大權卻掌握在丁寶和吳玠手中,注定此事不好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