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坊建設一直是高峰尋求發展的重中之重,發展兩路自然少不了作坊建設。
對各地成型的,有巨大效益的作坊,自然要進行扶持,能貸款的貸款,能優惠的優惠,目的就是讓它們做大做強,從而既具有競爭力,又具有帶動性。
在推動大型作坊發展的同時,高峰也鼓勵作坊發展,這也是一項便民的舉措,讓人們從工商中找到發財致富的門路,同時也能發揮大家的智慧而創造更多的商品來。
不過,雖然鼓勵作坊建設,但在這一關高峰可不手軟,從作坊的成立到作坊的生產,甚至到產品的銷售都有嚴格的監督和管理,有時就是抓不住源頭,也會抓緊末梢,凡是流向市場的物品,無論是吃穿住用,還是生產生活,都有嚴格的安全規範,就是個別新鮮事物,沒有規範的,一旦出現,也會先進行鑒定,再走上市場。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高峰有切身體會的,他前世所在的社會就是因為這些作坊的失管失控,從而導致製假造假成風,甚至許多人把手伸向了食品領域,製作出太多有毒有害的食物來,害人害己不淺,高峰可不願意舊戲重演。
當然,嚴格作坊管理還有更重要的一些方麵,如防止安全事故,防止汙染排放,防止壓迫工人等,這些事情若從開始就處理不好,一旦養成氣候,絕對會是令人頭疼的社會大問題。
不過,因有豐’縣的示範在前,作為行業規範性的章程和實施並不困難,高峰隻需從豐’縣引進一些人才就可把此事做好。
作坊建設自然少不了高家作坊的參與。高家自建或合作建的作坊已有十多個,而且個個都是生產百姓日常需要的新產品,而這也是高家作坊掙錢的主要原因。
目前來講,除了那些敏感的產品高峰沒有拿出來銷售外,僅那些實用性的產品就為他賺足了錢財,一年五百多萬貫,相當豐’縣一年的收入,也相當大宋朝十分之一的收入。這是一個文數字,出去都能把人嚇死。
高峰當然不會出去,他花錢的地方多多,這點根本就不夠花的,哪有餘力去顯擺,何況他也不想去找死,顯擺隻會把鬼和狼招來的。
高家作坊參與到各府、縣的建設中,或單獨建作坊,或合作建作坊,總之把技術牢牢地抓在手中,而把人力大頭交給了他人,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出最少的人,取得了最大的效益。
當然,這也為地方帶來了相當的就業和效益,因而深受各地的歡迎。
己麵世的產品需建立作坊推廣,這個自有人去辦,而高峰卻在考慮一些新作坊的建設事項。
他首先想建立的是一座搪瓷廠。搪瓷舊稱琺琅,是一種在金屬表麵塗覆一層或數層瓷釉,通過燒製而成的複合材料,它有金屬固有的機械強度和加工性能,又有塗層具有的耐腐蝕、耐磨、耐熱、無毒及可裝飾性。
琺琅一詞來源於大食國,在唐宋時便出現了琺琅器,不過,它是作為工藝品引入中國的。
中國在琺琅上也有極大的建樹,特別是在明朝景泰年間出產的景泰藍,把琺琅推向了至高端。
古代琺琅所使用的金屬物一般為銅、銀等貴金屬,後來也使用鋁及其合金,而且因燒製工藝極高,所以價值不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