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演義》第一回
徐世昌下誥誡令孫中山改革命黨
詩曰:
山河破碎天下窮,
亂世之秋育英雄。
庶民百姓流離苦,
人間要出混世龍。
話說這天下之事,真是讓人難以相信。袁世凱當上中華民國大總統,官至極品,可他還不滿足,還想當皇帝。不料僅穿了八十三天龍袍,便一命烏乎。袁世凱死後,黎元洪繼之。民國五年,黎元洪與段祺瑞發生府院之爭,被段祺瑞利用張勳趕下了台。黎元洪下台之後,馮國璋繼之。馮國璋出任大總統後,天下勢力一分為二,一是以馮國璋為首的直係集團;二是以段祺瑞為首的皖係集團。民國六年,馮國璋被段祺瑞脅迫下台,徐世昌繼任中華民國第五任大總統。此時,這天下勢力,又一分為三。一是以段祺瑞為首的皖係集團;二是以曹錕為首的直係集團;三是以張作霖為首的奉係集團。這三大集國各自為政,擁兵自重,濫發通貨,橫征暴斂,弄得天下百姓流離失所,痛苦不堪。六十四歲的徐世昌就是在這種局勢下,抱著平衡派係,統一天下的思路接任大總統的。
這徐世昌,字卜五,河南汲縣人。清代進士,為翰林院庶吉士。清末曾協助袁世凱創辦北洋軍。曆任國子監司業、練兵處提調、兵部左待郎、軍機大臣、督辦,軍務大臣、巡警部尚書、民政部尚書、欽差大臣東三省總督兼管三省將軍事務,郵傳部尚書兼津浦鐵路督辦大臣,皇族內閣協理大臣。辛亥革命後,任軍谘大臣,加“太保”銜。民國二年任袁世凱政府的國務卿。次年冬十月辭職,隱歸天津。這次接馮國璋出任民國大總統,終日憂心重重。民國七年夏五月,剛剛當上七個月總統的徐世昌,正悶座在總統府,忽有參謀處參謀長徐樹錚前來相見,二人寒暄畢,徐樹錚對徐世昌道:“徐大總統,大事不好,北京十三所學校三千多學生,在天安門前集會,他們要外爭國權,內懲國賊,取消二十一條,並準備遊行,怎麼辦?”
這徐樹錚,字又錚。清代秀才,江蘇簫縣人。日本士官學校畢業。曆任第六鎮軍事參議,第一軍總參謀。辛亥革命後,在段祺瑞手下任陸軍部軍學處處長,軍馬司司長兼管總務廳事,陸軍部次長。民國二年在北京創辦正誌中學,提倡古文。民國四年段祺瑞出任國務總理時,出任國務院秘書長。民國五年複任陸軍部次長。民國六年勾結日冠,出任張作霖軍事集團副司令,指揮張作霖的兵馬入關。同年春三月,與王揖唐等組織安福俱樂部,把持北京政府。此時徐樹錚急急向徐世昌報告北京學生在天安門集會一事,實際也是在徐世昌預料之中的事。原來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戰勝國方麵於民國六年春一月十八日召開巴黎和會,中國以戰勝國名義,指派以外交部長陸征祥為團長的代表團出席。巴黎和會在英國、法國、美國操縱下,拒絕中國代表提出的取消外國在華特權的七項希望條件和取消二十一條不平等條約,歸還在大戰期間被日冠奪去的德國在山東的一切特權。三天前,《大陸報》首先透漏了巴黎和會的內幕。接著,北京、天津、上海各大報紙,也都登載了中國在巴黎和會上失敗的報導。這一消息被各大報紙報導以後,引起了舉國憤激。三日晚,北京各大專學校愛國學生千餘人,聚集北京大學開會,決定通電全國,聯合各界一致行動;致電巴黎專使,決不簽字;通電各省、市於“五·七”國恥日舉行遊行示威;並決定第二天北京各校學生在天安門前集會,舉行遊行示威。徐世昌就是為這件事正憂悶,恰巧徐樹錚又來報告此事,便道:“這是一群無組織的無知青年,他們成不了什麼氣候,不要大驚小怪的。”
徐樹錚道:“徐大總統,你這話差矣,聽說這些學生背後,有人支持。”
徐世昌道:“誰?”
徐樹錚道:“北京大學教授李大釗。這個人除在報刊上不斷發表不利政府的文章,積極煽動學生鬧事外,還和許多鬧事學生聯係密切,並且組織學校教職員工支持學生鬧事。”
徐世昌道:“那就讓傅增湘總長火速派出代表去北京大學,找此人協商,盡力阻止勢態再往下發展,另外,也要多派些軍警維持好秩序,以免勢態惡化。”
徐樹錚道:“我聽說傅總長已經派出了代表。靳總長也派出了軍隊前去阻止,但這些鬧事的學生根本不聽勸阻,高呼著“還我青島”、“收回山東主權”、“取消二十一條”、“拒絕在和約上簽字”等口號,衝破阻撓,到達天安門前集合。”
徐世昌道:“不管怎麼說,事態一定要壓小,要不然,後果不堪設想。又錚兄,錢能訓總理有辦法解決這一事件嗎?”
徐樹錚道:“徐大總統,不提錢總理,倒還罷了,提起錢總理,真讓人生氣,這人太無能了,事情發展到如此惡劣地步,都是他無能造成的。遠的不說,就說前幾天吧,《大陸極》透露巴黎和會的事,他就應該采取行動了,抓幾個,殺幾個,先殺住勢頭,也不致於弄到這種地步,全國沸揚。”
徐世昌:“紙是包不住火的,《大陸報》不透露巴黎和會的事,其它報紙也會透露。這樣吧,你去見一見錢總理,讓他火速拿出個解決問題的辦法來,盡量不要世態再往下發展,息事為好。”
徐樹錚道:“那我現在就去見錢總理。”言罷,辭別徐世昌,匆匆離開了總統府。徐世昌送走徐樹錚,轉身回到辦公室,跌坐在紫檀木椅子上,長長地歎了口氣,用手輕輕地敲著桌子,突然狠狠地吐了口唾沫。不提。
單說徐樹錚離開總統府,並沒有去見錢能訓,而是拐道來到團河段祺瑞行館,來見段祺瑞。
這段祺瑞,字芝泉。安徽合肥人。天津武備學堂畢業。清光緒十五年,被李鴻章派赴德園學習軍事。光緒二十二年,隨袁世凱創辦北洋軍,曾任保定軍官學堂總辦、第六鎮統製、江北提督。與馮國璋、王士珍合稱“北洋三傑。”民國建立後,任陸軍總長、參謀總長、國務總理。民國四年袁世凱死後,控製北京政權。北洋軍分化後,成為皖係首領。此時已是戌時,段祺瑞正在行館端坐,忽見徐樹錚匆忙趕來,便問道:“又錚,這麼晚了,為何事這麼急匆趕來?”
徐樹錚道:“京城學生造反了,你老還不知道嗎?”
段祺瑞道:“我也是剛得到報告,報告說曹汝霖的住宅被燒了,而且章宗祥還挨了打,靳雲鵬派出的軍隊抓了三十二名學生。我說這個靳雲鵬,趟的什麼渾水,這樣會招火燒身的。這事應該有錢能訓出麵來解決才合適。”
徐樹錚道:“這錢能訓軟弱無能,我看他應該改名叫錢無能了。”
段祺瑞道:“北方局勢不穩,但那些手無寸鐵的學生,也掀不起多大的浪濤,如今讓我最擔心的是南方那群人。王輯唐和他們談的怎麼樣了?”
徐樹錚道:“自上次和唐紹儀、章士釗、胡漢民鬧翻之後,如今他們提出的條件更加苛刻了,竟然要恢複國會,我們是堅決不答應的。”
段祺瑞道:“議和,議和,能議出個什麼和?目前唯一的途徑是用武力統一南北,別的什麼辦法都解決不了問題。又錚,孫文那裏情況怎麼樣?”
徐樹錚道:“孫中山的海軍大將程壁光被暗殺了,南下護法的國會議員和投孫文的北洋艦隊,也全部被收買。孫中山的大元帥寶坐丟掉以後,退居上海,最近從孫中山身邊傳回來消息說,孫中山正在閉門著書,準備繼續起事。”
段祺瑞道:“孫文是在胡鬧,一無地盤,二無軍隊,鬧的什麼革命。靠喊喊口號就能得天下,沒那麼便宜的事。張作霖最近有什麼行動?”
徐樹錚道:“自打張作霖說去年我擅自調動他的兵馬到湖南打仗,並說我侵吞了他的軍響,拉攏了他的部將孫烈臣與我鬧翻後,我就很少和他再有來往了,也很少再去打探他的情況。不過,前幾天我聽說他與曹錕打得火熱,他們聯合江蘇、湖北、江西、河南組成八省同盟,目的是衝著咱們來的。”
段祺瑞道:“這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事,無非是到頭來和他們打一仗,誰輸誰蠃還難以斷定。又錚,錢能訓對待學生鬧事和南北和戰的事,確實表現得軟弱無能,我看不如把他換掉,你看讓誰出任這個國務院總理最為合適?”
徐樹錚道:“最好讓龔心湛先代著,到底誰最合適,我們慢慢物色。”
段祺瑞道:“這樣也好。不過,這件事先不要張揚,暫限於你我知道,到時候該怎麼辦,我會提前告訴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