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人神共居——尼羅河(1 / 3)

公元前6000年的尼羅河邊,古埃及人與神相伴。在古埃及人的眼中,世間萬物皆可為神。不論是在河邊搖曳的紙莎草,還是在天上翱翔的雄鷹,皆可幻化作神靈……

創世之源

開天辟地前,四下裏黑暗異常,隻有原初瀛水充斥其間,混沌無形、無邊無際、深不可測。原初瀛水並非無名無姓,它叫努恩,被奉為眾神之父。努恩的原初瀛水可不是無所作為,在其黑暗混沌的表麵下,正孕育著巨大的創世力量!古埃及人的創世神話,便是在這即將噴薄而出的力量中延伸開來的。在赫耳莫波利斯的創世神話中,努恩有七位夥伴,他們八位神男女各半,男神的形象為青蛙,女神的形象為蛇首人身。努恩和納烏奈特象征水,何赫和哈烏赫表示瀛水的無邊無形,庫克和庫克特代表黑暗,阿蒙和阿蒙奈特則展現了空氣和黑暗裏湧動的無邊潛能。八神並沒有直接創造世間萬物,他們合力施法使原初瀛水中隆起一座小丘,名為“火之島”,這是世間第一塊陸地。在火之島,八神開始創造真正的創世神。他們做出一顆原初之卵,阿蒙向卵呼吸使它受精,從而誕下創世之神——太陽神阿圖姆,後來阿圖姆因被太陽神拉取代而專指夕陽。關於創世神的誕生,還有一種很常見的說法:一朵蓮花伴著原初之丘盛開,花間托起一隻甲蟲,甲蟲幻化作一個幼兒,幼兒把手指放在唇上,他就是太陽神。太陽既出,黑暗遁形,世間現出生機。這是古埃及創世神話之一,是這個世代沿尼羅河定居的民族對宇宙起源的最初看法。至於他們為何以水作為創世之源,這要從被古埃及人奉若神明的尼羅河說起。

尼羅河畔

大約公元前6000年,非洲北部的撒哈拉大草場開始出現沙漠化現象,本來以打獵為生的牧民,這時候成群結隊遷往尼羅河穀。尼羅河南北縱貫古埃及大地,滔滔河水給兩岸農田帶來豐富的養料,古埃及人便舍棄了過往的遊牧生活,逐漸定居下來。在臨河而居的漫長歲月中,古埃及人發現了尼羅河定期泛濫的規律,學會了應季而耕。每年7月中旬,當天狼星與旭日一同出現在東方地平線上,尼羅河水位迅速上升,滔天洪水裹著淤泥淹沒兩岸平原,怒吼著揭開古埃及一年中“泛濫季”的序幕。古埃及人也將這一年三季中的第一季稱為“阿赫特”季,他們不停禱告河神廣施恩賜,發一場完美的洪水。11月中旬,洪水退去,地麵上小丘密布,黑色淤泥內養料多得似要噴濺出來。古埃及人嗅出了空氣中的養分,紛紛返回田間,趁著“佩萊特”季這一大好“耕種季”,抓緊時間耕田撒種,一直忙到次年的4月中旬。

5月在望,“舍木季”即“收獲季”來臨,人們毫不掩飾大豐收的喜悅,但同時也經受著太陽的炙烤,此時尼羅河水位降至最低。無論哪一季,古埃及人都認為尼羅河神哈皮一直在保佑他們。哈皮是大神努恩的兒子,體態豐腴,大腹便便,長著女人的雙乳,通體皮膚呈藍綠色,頦下有胡須,他通常頭戴由紙莎草編成的頭冠,有時也戴由蓮花製成的頭冠。哈皮神給古埃及人帶來了水、豐收和生命,人們創作並歌唱對他的讚歌,唯恐他在泛濫季不能如期蒞臨。當洪水卷著淤泥鋪天蓋地襲來時,古埃及人一片沸騰,他們向水中投食品、鮮花,舉辦隆重的祭祀儀式,表達對哈皮神的感謝和期待洪水繼續上漲的熱望。正是吮吸著尼羅河的乳汁,古埃及人在尼羅河邊繁衍生息,進而創造出幾千年的燦爛文明。

多神崇拜

古埃及神話形成於前王朝時期,即公元前5500年~公元前3100年,也有說始於更早的遠古時期。古埃及人持多神論,認為天、地、日月星辰,甚或自然環境與氣候都是神意的表達,都可以用一個甚至多個神來代表。

古埃及人的自然崇拜頗為與眾不同,天為女神努特,地卻是男神格布,這種天為陰、地為陽的觀念,是母係氏族社會的產物。天神努特手腳撐地,巨大的身軀由空氣神休托起,這樣便與地神格布分開。夜幕降臨,努特把太陽吞到肚裏, 第二天早晨,她又生出太陽,並幻化為牝牛,馱著太陽神拉飛上天空。拉乘坐太陽船,沿著努特的身軀前行,日落時分行至努特的嘴巴處,再次被天神吞入肚中。這樣就形成了日夜循環。地神格布仰臥成大地,他一笑,地震就會發生。尼羅河穿過格布的身體,蔭庇著兩岸的植物與動物;河穀之外是荒漠,荒漠上與尼羅河平行的山脈連綿起伏。古埃及人相信,在大山之外就是冥界。白天時,因為大山的阻擋,太陽神不會走到那裏,所以,山後彌漫著令人窒息的黑暗,讓人毛骨悚然;到了晚上,太陽神拉乘著太陽船沿尼羅河進入冥界。這樣看來,尼羅河不隻在陽世潤澤萬物,它還為冥界眾神和亡靈送去永生的力量。除了對大自然萬象的好奇與探究,古埃及人在長期的狩獵與畜牧過程中,還喜歡將一些動物賦予神的特性。在赫耳莫波利斯的創世神話中,八神中的女神為蛇首人身,這是因為古埃及人認為尼羅河洪水平息後,蛇第一個出現在陸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