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身處的廣闊自然界中有很多顏色、形狀、大小都不相同的石頭,它們常常以各種奇特的形態和令人瞠目結舌的特異功能,吸引著人們的好奇心。大自然賦予了石頭獨特的魅力,是大自然恩賜給人類的禮物。

“怪石”一詞,最早出現在戰國時期的地理著作《尚書·禹貢》中。當時怪石是進貢物品之一,現在世界各地都有怪石發現,怪石依然因其珍稀而受到人們的珍藏。許多科學家也對怪石進行深入的研究,試圖解釋怪石現象產生的原因。

岩石生蛋

貴州省三都縣地處雲貴高原的苗嶺山脈,是目前我國惟一的水族自治縣。在這個獨特的民族聚居的地方,有一塊崖壁每隔30年就會自動掉落出一些石蛋,因此這塊岩壁就被當地人稱為“產蛋崖”。冰冷的石崖為什麼能生出石蛋呢?

地質專家們對石蛋進行的仔細的分析和研究,發現石蛋所形成的地質年代為5億年前的寒武紀時代。在寒武紀的時候,三都縣及附近的地區都是一片汪洋大海,當時有一些碳酸鈣分子在深海的軟泥中遊離並慢慢聚集在一起形成了方解石結核。經過上層沉積物的不斷擠壓,慢慢變得緊實,最後就變成了埋藏於深海地下的岩石。軟泥成了泥岩,而結核成了石蛋。經過億萬年的地質運動,岩石暴露在了地表上。由於大自然的水蝕風化,外部的泥岩慢慢脫落,原本被泥岩包裹著的石蛋就孕育而出了。這就是岩石生蛋奇觀產生的原因。

氣象石之謎

1988年,在川鄂交界的四川省石柱縣馬武鄉安田,發現了一塊能準確預告方圓幾十裏天氣變化情況的“氣象石”。

馬武鄉地處溝壑縱橫的土家山區,交通閉塞,文化經濟落後。長期以來,農民們習慣以土法識天氣,耕田種地。後來很偶然的一次機會,當地幾位土家族農民常到一塊石頭上歇息聊天,才發現了這塊石頭的變幹變濕,與天氣變化極為密切:當水珠彙集於該石表麵的某一方時,預示那一方將要下雨;當水珠彙集於石頭中部預示當地即將下陣雨;當水珠布滿石頭整個表麵時,就預示著將要下大雨。更神奇的是,每當石頭表麵潮濕變黑時,即預示著陰雨連綿的天氣來臨;一旦石頭表麵由潮濕轉幹發白,就告訴人們久雨不晴的天氣很快要結束,同時陰見晴的天氣即將來臨;如石頭冒蒸氣則是多雲有霧、氣溫下降的預兆。

有些石頭在大雨來臨前有回潮現象,但如此準確、變化多端的石頭,有關專家一致認為還是一個令人感興趣的謎。

天下第一奇石——風動石

在我國福建省漳州市的東山島上,有一塊奇特的石頭——風動石,它被譽為“天下第一奇石”。

風動石矗立在銅山古城東門北側的石崖上,它上尖底圓,狀似仙桃,高4.37米,寬4.47米,長4.69米,重約200噸,巍然“擱”在一塊臥地盤石上,兩石的接觸麵僅為幾平方厘米。

當海風從台灣海峽吹來,強勁的氣流會使風動石輕輕地晃動起來,令人看了岌岌可危,實際上卻安然無恙。海風停息後,風動石也隨之平穩如初。蔚為奇觀的風動石因此得名。

風動石不僅在風的吹拂下可以搖晃,而且人力也能使其晃動。但是無論你怎樣搖晃它都隻能使它晃動,而不會翻倒。

1918年2月13日,東山島發生7.5級地震,山上很多大石頭都紛紛滾落,大片房屋都發生了倒塌,但“金雞獨立”的風動石卻安然無恙,實在令人歎為觀止。東山島風動石,以其“大”、“奇”、“險”的特點,作為風動石的代表被選入了《中國地理之最》。

“中華第一神石”——木魚石

木魚石是一種非常罕見的空心的石頭,俗稱“還魂石”、“鳳凰蛋”,象征著吉祥如意、佛力無邊,可護佑眾生、辟邪消災。據《本草綱目》記載,木魚石係珍稀中藥材,其性甘平無毒,有定六腑、鎮五髒之功效,久服有強力、耐寒、耐暑、不饑、輕身、延年不老之神奇療效。經實驗鑒定,木魚石含有偏矽酸、鋅、硒等十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有很強的保健和美容作用。用木魚石浸泡的水,在五分鍾後,就可以達到優質礦泉水的標準,甘甜爽口,由於木魚石有奇特的功效,被稱為“中華第一神石”。長期使用木魚石杯飲水可減緩衰老,延年益壽。長期使用木魚石茶具飲茶,具有調節人體的新陳代謝,軟化血管防止動脈硬化之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