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管係統包括心血管係統和淋巴係統。兩者是動物體內互相聯係的封閉管道係統。心血管係統內含周身循環流動的血液。淋巴係統內含單程向心回流的淋巴(液),最後彙入心血管係統。
心血管係統和淋巴係統的主要功能是運輸,即通過血液和淋巴將營養物質、氧和激素運送到全身各部組織細胞進行新陳代謝;同時又將其代謝產物,如二氧化碳、尿素、多餘的水分等運送到肺、腎和皮膚等器官排出體外。心血管係統和淋巴係統還是體內重要的防衛係統。存在於血液和淋巴組織內的一些細胞和抗體,能吞噬、殺傷、滅活侵入體內的細菌和病毒,並能中和其所產生的毒素。
1.概述
1.1 心血管係統的組成
心血管係統由心髒、動脈、毛細血管、靜脈和血液組成,心髒是血液循環的動力器官,有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4個腔。動脈是將血液從心髒輸送到肺和全身各部的血管,起自心室,沿途反複分支,管徑越分越細,管壁逐漸變薄,最後移行為毛細血管。毛細血管是連接於動脈和靜脈之間的微細血管,也是血液與周圍組織進行物質交換的場所。靜脈是將血液導回心髒的血管,起自毛細血管,沿途逐漸彙合成小、中、大靜脈,最後同左、右心房相連。
1.2 心髒的功能
心髒相當於一個“泵”,其瓣膜裝置類似泵的“閥門”,在心房和心室進行有節律的交替收縮和舒張的過程中,它們可以順血流而開張,逆血流而關閉,從而保證血液在心髒內按一定方向流動。
心房收縮時,心室舒張。這時房內壓大於室內壓,推開二尖瓣和三尖瓣,左、右心房內的血液分別經左、右房室口流入左、右心室。與此同時,肺動脈和主動脈內的壓力大於室內壓,將半月瓣關閉,動脈內的血液不致逆流回心室。
心室收縮時,心房舒張,室內壓大於房內壓,壓迫三尖瓣和二尖瓣,關閉房室口,使心室的血液不致逆流入心房;同時,心室內的壓力大於動脈,推開半月瓣,將左、右心室的血液分別壓入主動脈和肺動脈。在心房舒張時,前、後腔靜脈和肺靜脈的血液分別進入右、左心房。
由於心室、心房的交替收縮和舒張,使血液在心血管係統中按一定方向循環不止。
1.3 血管的類型及血管壁的構造
血管是血液流通的管道。根據結構和功能的不同,血管分動脈、毛細血管和靜脈3種。
1.3.1 動脈
根據管徑的大小,動脈可分為大、中、小3種類型。三者互相移行,無明顯分界。所有動脈的管壁均由內、中、外3層膜組成:內膜最薄,表麵襯以光滑的內皮,可減少血流阻力,有利於血液流動;中膜較厚,大動脈的中膜主要由彈力纖維組成,富有彈性,中動脈中膜由平滑肌和彈力組織構成,具有彈性和收縮性,小動脈中膜主要由平滑肌組成;外膜較中膜薄,由結締組織構成。管徑在1mm以上的動脈管壁內都有小血管分布,稱為血管滋養血管。動脈的管壁內還有豐富的感覺神經和運動神經分布。
1.3.2 靜脈
靜脈也分大、中、小3型。管壁也由內、中、外3層膜組成。靜脈與相應的動脈比較,其特點是:管徑較大,管壁薄,3層膜分界不明顯。中膜因彈力纖維和平滑肌少而變薄;外膜厚;多數靜脈,特別是四肢的靜脈管內,由內膜形成成對的半月形靜脈瓣,其遊離緣朝向心髒,以防止血液倒流。
1.3.3 毛細血管
毛細血管幾乎遍布全身各處,數目多、管徑細,連接於小動脈和小靜脈之間,在器官組織內相互吻合成網狀。網的密度因器官組織不同而異,在代謝功能旺盛的器官組織,如橫紋肌、心肌、肝、肺、腎和多數腺體等,毛細血管網很密;相反,在代謝功能較低的平滑肌、腱、韌帶、骨和漿膜等,毛細血管網稀疏;而在上皮、軟骨和角膜等則無毛細血管分布。
毛細血管的壁極薄,主要由一層內皮細胞構成,具有一定的通透性,有利於血液與周圍組織間進行物質交換。
1.4 血管的主幹及其側支的分布規律
血管主幹及其側支的分支,隨胚胎的發育逐漸形成。其分布的規律與畜體的單軸性、兩側對稱性和分節性結構相一致。
1.4.1 血管的主幹軀體
血管主幹(如主動脈、腔靜脈)和較大的主要血管(如臂頭動脈幹、門靜脈)都位於軀幹的深部,在壓力小和最安全的部位,並且與軀幹長軸平行。四肢的動脈幹多沿骨骼的內側或關節的屈麵,由近端向遠端伸延。且常與靜脈、神經伴行,共同包在結締組織鞘內,形成血管神經束。四肢的靜脈幹有深、淺兩類。深靜脈多與動脈伴行,伴行的動、靜脈,其分布範圍或收集範圍大體一致,名稱也基本相同;淺靜脈位於皮下。無動脈伴行。
1.4.2 血管的分支體循環動脈
主幹分出的側支有壁支和髒支之分。壁支均呈兩側對稱分布,胸、腰部的壁支尚保留分節性;髒支有的隨胚胎的發育而合並成單支(如腹腔動脈、腸係膜動脈),有的仍成對保留(如腎、睾丸和卵巢動脈)。
側支以不同的角度由主幹分出。與主幹呈銳角分支的動脈,供應較遠的器官,血流速度快;與主幹呈直角分出的動脈,多分布於鄰近的器官和組織;與主幹呈鈍角分支的動脈,向主幹血流相反的方向延伸,故稱返支。
側支與主幹平行的稱為側副支。側副支間互相吻合,稱為側副循環或側副吻合。當主幹血流受阻時,側副支可變粗大,血液則通過側副吻合達阻塞點以下的主幹。
1.4.3 器官內動脈分布規律
動脈在不同的器官內有不同的分支,但構造相似的器官,其動脈分支狀況也大致相似。
(1)骨器官的動脈長骨骨幹的滋養動脈經滋養孔入骨,分支伸向兩端,並在骨骺內與來自骨端動脈分支吻合成血管網。短骨的動脈由骨的四周入骨,並向中央延伸分布。
(2)骨骼肌的動脈動脈從肌肉的恒定位置、肌肉附著點或鄰近處和腱係膜等多處進入肌肉,沿纖維束縱行分支分布。
(3)實質性器官的動脈可分放射型、縱走型和集中型。放射型動脈由門部進入器官後,向四周分支,如肝、肺和腎的動脈;縱走型動脈在器官內沿其長軸伸延,如胰的動脈;集中型動脈自器官周圍進入其中,分支伸向中央,如脊髓的動脈。
(4)管狀器官的動脈分環狀分支和縱行分支。環狀分支是動脈經係膜到管狀器官的一側,沿器官的長軸以直角發出橫支,環繞器官分布,如腸和子宮的動脈。縱行分支是動脈沿管狀器官的一側縱行分支,並縱向進入器官壁內,如輸尿管的動脈。
(5)神經及韌帶的動脈動脈在其長軸上從多處穿過外膜進入其中,分為長支和降支,沿纖維束縱行分支分布。
1.4.4 血管的吻合
相鄰血管以交通支連通稱為血管吻合。血管吻合有調節血流量、平衡血壓和起側副支的作用。血管的吻合形式如下。
(1)動脈弓相鄰動脈的分支呈弓狀吻合,如空腸動脈弓和掌動脈弓。
(2)動脈網不同動脈分支在同一平麵上相互吻合成網,如腕背側動脈網。
(3)血管叢不在一個平麵上的較稠密的動脈網,如腦室的脈絡叢。
(4)異網再次聚集成動脈的一類動脈網,即連接在動脈間的動脈網,如牛、羊顱腔中的硬膜外異網。
(5)動靜脈吻合小動脈與小靜脈之間的直接通連,如鼻、唇、外耳和四肢末端及消化管的黏膜等多處存在的動靜脈吻合。
1.5 體循環、肺循環、微循環的概念
1.5.1 體循環(大循環)心室收縮時,富含氧和營養物質的動脈血從左心室輸出,經主動脈及其各級分支到達全身各部的毛細血管,進行組織內氣體和物質交換,使動脈血變為富含二氧化碳和代謝產物的靜脈血,再經各級靜脈,最後彙集於前、後腔靜脈係,在心房舒張時流回右心房。這一循環過程稱為體循環。體循環的途徑長而廣泛,故又稱為大循環。
1.5.2 肺循環(小循環)心室收縮時,體循環返回心髒的靜脈血從右心室輸出,經肺動脈幹及其屬支至肺毛細血管,在此進行氣體交換,變成了含氧豐富的動脈血,然後經肺靜脈流回左心房,這一循環過程稱為肺循環。肺循環的途徑短,故又稱為小循環。
1.5.3 微循環是指由微動脈到微靜脈間的微血管內的血液循環。微循環的血管包括微動脈、中間微動脈、真毛細血管、直捷通路、動靜脈吻合和微靜脈。
微循環是血液與組織、細胞進行物質交換的場所,能調節局部的血流量,對組織和細胞的代謝和功能活動有很大影響。它是血液循環的基本功能單位。
2.心髒
2.1 心髒的形態和位置
心髒為中空的肌質器官,外被心包包圍,位於胸腔縱隔內,夾於左、右兩肺之間,略偏左側。
動物的心髒呈左、右稍扁的倒圓錐形,背側部大,稱為心基,約位於肩關節水平線上(牛),或第一肋骨中點的水平線上(馬)。心基部與起止心髒的大血管相連,位置固定。下部尖而遊離,為心尖,位於最後胸骨片背側,距膈2~5cm(牛),或6~8cm(馬)。心髒前緣凸,與第3肋骨或肋間隙相對;後緣短而直,與第6肋骨或肋間隙相對。
在心髒的表麵,近心基處有環繞心髒的冠狀溝,是心房和心室的外表分界。溝的上部為心房,下部為心室。在心的左側麵和右側麵,分別有一錐旁室間溝(左縱溝)和一竇下室間溝(右縱溝),(在牛的心髒後緣還有一副縱溝)。錐旁室間溝位於左前方,自冠狀溝向下伸延,大致與心髒的後緣平行,不達心尖。竇下室間溝位於右後方,自冠狀溝向下伸延至心尖。上述室間溝是左、右心室的外表分界,兩溝前部為右心室,後部為左心室。副縱溝位於心的後麵,自冠狀溝向腹側伸延。在冠狀溝、室間溝及副縱溝內有營養心髒的血管,並有脂肪填充。
2.2 心腔的構造
心腔以縱走的房中(間)隔和室中(間)隔分為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4個腔。同側的心房和心室各以房室口相通。
2.2.1 右心房構成心基的右前部,壁薄而腔大,由右心耳和靜脈竇構成。右心耳呈圓錐狀盲囊,尖端向左,再向後伸至肺動脈幹的前方,內壁有許多方向不同的肉脊,稱為梳狀肌。
靜脈竇是體循環靜脈的入口部,接受全身的靜脈血。前腔靜脈和後腔靜脈分別開口於右心房的背側壁和後壁,兩開口之間有發達的靜脈間結節,有分流前、後腔靜脈血液,避免互相衝擊的作用。
後腔靜脈口的腹側有一冠狀竇,為心大靜脈和心中靜脈的開口。馬的右奇靜脈發達,開口於右心房背側或前腔靜脈根部。牛和豬的左奇靜脈發達,位於胸主動脈左側,在冠狀竇處注入右心房。在後腔靜脈入口附近的房中(間)隔上,有一卵圓窩,是胚胎時期卵圓孔的遺跡。
在右心房的腹側有一右房室口,通右心室。
2.2.2 右心室構成心室的右前部,室壁較薄,室腔不達心尖。其上方有兩個口:前口較小,為肺動脈幹口;後口較大,為右房室口。
(1)右房室口為右心室血液的入口,以致密結締組織構成的纖維環為支架。纖維環上附著有3片三角形的瓣膜,稱為右房室瓣或三尖瓣,遊離緣向下垂入心室,並有數條纖細的結締組織腱索,連接到心室壁的乳頭肌上。乳頭肌有3個,為心室壁上突出的圓錐狀肌柱,每片瓣膜的腱索分別連接到相鄰的兩個乳頭肌上。當心室收縮時,心室內壓升高,血液將瓣膜向上推,使其相互合攏,關閉房室口。由於腱索的牽拉,瓣膜不致翻向右心房,以防止血液逆流回心房。
(2)肺動脈幹口為右心室血液的出口,也由一纖維環支持,環上附著3個半月形的瓣膜,稱為肺動脈幹瓣或半月狀瓣。瓣膜的凹麵向著肺動脈幹。當心室舒張時,室內壓降低,進入肺動脈幹的血液倒流,充滿半月狀瓣的凹陷,使其互相靠攏,關閉肺動脈幹口,以防止血液逆流回心室。
此外,在室中(間)隔上,有橫過室腔走向室側壁的隔緣肉柱或心橫肌,當心室舒張時,有防止心室過度擴張的作用。
2.2.3 左心房構成心基的左後部。其構造與右心房相似,有向前突出的圓錐狀盲囊,為左心耳,內壁也有梳狀肌。在左心房背側壁的後部,有數個肺靜脈口,其數目因家畜種類而有差異,在肺內經過氣體交換後富含氧的動脈血,經肺靜脈流回左心房。
在左心房的下方有一左房室口,通左心室。
2.2.4 左心室構成心室的左後部。室壁很厚,室腔伸達心尖,其上方也有兩個口:前口較小,為主動脈口;後口較大,為左房室口。
(1)左房室口為左心室的入口,其周緣也由纖維環構成,環上附著有兩片強大的瓣膜,稱為左房室瓣或二尖瓣,其構造和作用與三尖瓣相同。
(2)主動脈口為左心室血液的出口,其構造與肺動脈幹口相似,但較強韌,纖維環上也附著有3個半月瓣,稱為主動脈瓣。馬主動脈口的纖維環內有2~3塊軟骨,在牛則為左、右兩塊心小骨。左心室內也有隔緣肉柱。
2.3 心壁的構造
心壁由心外膜、心肌和心內膜構成。
2.3.1 心外膜為被覆於心肌表麵的一層漿膜,即心包漿膜的髒層,由間皮和薄層結締組織構成。
2.3.2 心肌為心壁的主要組成部分,主要由心肌纖維構成。心肌被房室口的纖維環分隔為心房肌和心室肌兩個獨立的肌係。因此,心房和心室可分別收縮和舒張。
心房肌薄,分淺、深兩層。淺層為同時環繞左、右心房的橫行肌束,為左右心房共有,有些纖維伸入房中(間)隔形成“∞”形纖維袢。深層為各心房所獨有,肌纖維呈袢狀和環狀。前者起於房室口的纖維環,縱繞心房而止於纖維環;後者圍繞靜脈口、心耳和卵圓窩。
心室肌厚,左心室肌最厚。心室肌大致可分為淺、中、深3層。淺層纖維分別起於左、右房室口的纖維環,呈弓形繞至心尖,並在心尖旋轉成旋渦狀的心渦,然後轉入深部形成深層,再上升經室中(間)隔至另一心室的乳頭肌。夾於淺、深層間的中層亦起止於房室口纖維環,肌束幾乎呈環形排列,為各心室獨有,左心室中層特別發達。
2.3.3 心內膜為緊貼於心房和心室內表麵的一層光滑的薄膜,與血管的內膜相延續。其深麵有血管、淋巴管、神經和心髒傳導係的分支。心髒的各種瓣膜就是由心內膜向心腔折疊成的雙層內皮,中間夾著一層致密結締組織。瓣膜上沒有血管分布,但其基部有血管和平滑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