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器官是感受器及其輔助裝置的總稱。
感受器是感覺神經末梢的特殊結構,廣泛分布於身體的各個器官和組織內,其形態多種多樣,構造繁簡不一。它能接受機體內、外環境的各種刺激,並將刺激轉換為神經衝動,經感覺神經和中樞神經係統的傳導途徑,把衝動傳達到大腦皮質而產生相應的感覺,從而建立機體與內、外環境之間的聯係。
根據所在部位和所接受刺激的來源,感受器可分為外感受器、內感受器和本體感受器三大類。
(1)外感受器分布於皮膚、黏膜、眼球和內耳等處,接受來自外界環境的各種刺激,如痛覺、溫覺、觸覺、壓覺、嗅覺、味覺、視覺、聽覺等刺激。
(2)內感受器分布於內髒、心和血管壁等處,接受物理或化學刺激,如壓力、溫度、滲透壓、離子及化合物濃度等刺激。
(3)本體感受器分布於肌、腱、關節和內耳等處,接受運動、位置和平衡刺激。
本章隻敘述視覺器官——眼和位聽器官——耳的構造。
1.視覺器官——眼
視覺器官能感受光波的刺激,經視神經傳至中樞,而產生視覺。視覺器官由眼球和輔助器官組成。
1.1 眼球
眼球位於眼眶內,呈前後略扁的球形,後端借視神經連於間腦,由眼球壁和眼球內容物兩部分組成。
1.1.1 眼球壁
眼球壁由3層構成,由外向內依次為纖維膜、血管膜和視網膜。
(1)纖維膜由致密結締組織構成,厚而堅韌,形成眼球的外殼,有維持眼球形態和保護眼球內部結構的作用。可分為前部的角膜和後部的鞏膜。
1)角膜占纖維膜的前1/5,無色透明,具有折光作用。角膜前麵隆凸後麵凹陷,為眼前房的前壁。角膜內無血管,但有豐富的感覺神經末梢,所以感覺靈敏。角膜上皮再生能力很強,受傷後容易恢複,如損傷很深,則形成瘢痕,或因炎症、潰瘍變為渾濁都可以嚴重影響視力。
2)鞏膜占纖維膜的後4/5,呈乳白色,不透明,主要由互相交織的膠原纖維束所構成,含有少量彈性纖維,鞏膜前緣接角膜,交界處深麵有鞏膜靜脈竇,是眼房水流出的通道;後下部有鞏膜篩板,為視神經的通路。
(2)血管膜位於纖維膜和視網膜之間,含有豐富的血管和色素細胞,有營養眼內組織、形成暗的環境和利於視網膜感應光、色的作用。血管膜由後向前分為脈絡膜、睫狀體和虹膜三部分。
1)脈絡膜呈棕褐色,約占血管膜的後2/3,外麵與鞏膜疏鬆相連,內麵與視網膜的色素層緊密相貼,脈絡膜後部在視神經穿過的背側,除豬外,有一呈青綠色帶金屬光澤的三角形區,稱為照膜,反光很強,有助於動物在暗環境下對光的感應。
2)睫狀體是血管膜中部的增厚部分,呈環狀圍繞晶狀體,其內麵前部有許多呈放射狀排列的皺褶,稱為睫狀突。後部較平坦,呈現若幹放射狀排列的小脊,稱為睫狀環。睫狀突以晶狀體懸韌帶和晶狀體相連。睫狀體的外麵為平滑肌構成的睫狀肌,肌纖維起於角膜和鞏膜連接處,向後止於睫狀環。睫狀肌受副交感神經支配,睫狀肌收縮或舒張,可使晶狀體懸韌帶鬆弛或拉緊,從而改變晶狀體的凸度,具有調節視力的作用。
3)虹膜是血管膜最前部的環形薄膜,在晶狀體之前。可從眼球前麵透過角膜看到。虹膜的中央有一孔,稱為瞳孔,瞳孔呈橫橢圓形,豬為圓形。牛、馬瞳孔的邊緣有虹膜粒,牛的較小。
虹膜中分布有色素細胞、血管、平滑肌和神經等。虹膜的顏色因色素細胞的多少和分布情況而有差異,虹膜內有兩種不同方向排列的平滑肌,一種環繞瞳孔周圍,稱為瞳孔括約肌,受交感神經支配。在強弱不同的光照下,它們分別縮小和開大瞳孔,以調節進入眼球的光線。
(3)視網膜緊貼於血管膜的內麵,可分盲部和視部兩部分。
1)視網膜盲部包括視網膜虹膜部和睫狀體部,分別襯於虹膜後麵和睫狀體的內麵,無感光作用。
2)視網膜視部貼附於脈絡膜的內麵,薄而柔軟,有感光作用。在活體略呈淡紅色,死後渾濁變為灰白色,易從脈絡膜上剝離。在視網膜後部有一圓形或卵圓形的白斑,稱為視神經乳頭,其表麵略凹,是視神經穿出視網膜的地方。此處隻有神經纖維,無感光能力,又稱盲點。在視神經乳頭處,視網膜中央動脈呈放射狀分布於視網膜,分支情況因各種家畜而不同,視神經乳頭和動脈在做眼底檢查時可以看到。在視神經乳頭的外上方,約正在視網膜的中央有一小圓形區稱為視網膜中心,是感光最敏銳的地方,相當於人的黃斑。
視網膜視部可分內、外兩層。外層為色素上皮層,由單層色素上皮構成。內層為神經層,主要由3層神經細胞組成,由外向內為感光細胞,雙極細胞和節細胞。感光細胞分視維細胞和視杆細胞兩種。視錐細胞有感受強光和分辨顏色的能力,在視網膜中央區最多,由此向四周逐漸減少。視杆細胞能感受弱光,比視錐細胞多若幹倍,在視網膜中央區很少或不存在,由此向四周逐漸增多。雙極細胞是傳入神經元。節細胞的軸突向視神經乳頭彙集,穿出鞏膜形成視神經。
1.1.2 眼球內容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