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球內容物包括晶狀體、玻璃體和眼房水,這些結構均透明,無血管,和角膜一起構成眼球的折光係統。
(1)晶狀體位於虹膜與玻璃體之間,呈雙凸透鏡狀,後麵的凸度比前麵大,不含血管和神經,無色透明而富有彈性。晶狀體外包一層透明而具有彈性的晶狀體囊,周緣借晶狀體懸韌帶連於睫狀突上。晶狀體的實質由許多平行排列的晶狀體纖維組成。晶狀體的凸度可隨睫狀肌舒縮而改變。看近物時,睫狀肌收縮,晶狀體懸韌帶鬆弛,晶狀體凸度增大;相反,看遠物時,睫狀肌舒張,晶狀體懸韌帶拉緊,晶狀體凸度變小,這樣都能使物像聚焦在視網膜上。
(2)眼房水為無色透明液體,充滿於眼房內。眼房位於晶狀體與角膜之間,被虹膜分為前房和後房,借瞳孔相通。眼房水由睫狀體產生,從眼後房經瞳孔到眼前房,再滲入鞏膜靜脈竇而至眼靜脈。眼房水除有折光作用外,還具有營養角膜和晶狀體及維持眼內壓的作用。若眼房水回流受阻,則引起眼內壓增高,導致青光眼。馬絲蟲的幼蟲常寄生於眼房水內,俗稱混睛蟲,可采取手術刺破角膜隨房水放出。
(3)玻璃體為無色透明的膠狀物質,充滿於晶狀體與視網膜之間,外包一層透明的玻璃體膜。玻璃體除有折光作用外,還有支持視網膜的作用。
1.2 眼球的輔助器官
眼球的輔助器官包括眼瞼、淚器、眼球肌和眶骨膜等,對眼球起保護、運動和支持作用。
1.2.1 眼瞼是位於眼球前麵的皮膚褶,分為上眼瞼和下眼瞼。上、下眼瞼之間的裂隙稱為瞼裂,其內、外兩端分別稱為內側角和外側角。眼瞼的外麵被覆皮膚,內麵為瞼結膜,中間為眼輪匝肌和瞼板腺。內外兩麵移行部稱為瞼緣。瞼結膜折轉覆蓋於鞏膜前部,為球結膜。瞼結膜與球結膜之間的裂隙為結膜囊,牛的眼蟲就寄生在此囊內。正常的結膜呈淡紅色,在發紺、黃疸或貧血時極易顯示不同的顏色,因此在臨床上常作為診斷某些疾病的重要依據。瞼板腺在瞼結膜下方的遊離緣附近,排成一行,開口於瞼緣,瞼緣上長有睫毛。
第3眼瞼又稱瞬膜,是位於眼內角的結膜褶,略呈半月形,常見色素,內有一軟骨。軟骨後部在眼球內側,包圍於腺體和脂肪內。第3眼瞼並無肌肉控製,僅在眼球被眼肌後拉時,壓迫眶內組織而使其被動露出。動物在閉眼時或向一側轉動頭部時,第3眼瞼可覆蓋至角膜中部。
1.2.2 淚器包括淚腺、淚道、眼球肌和眶骨膜。
(1)淚腺位於眼球背外側與眶上突之間,有十餘條導管,開口於上眼瞼結膜囊內。淚腺分泌淚液,借眨眼活動塗布於眼球表麵,起濕潤和清潔作用。
(2)淚道是淚液排出的通道,由淚小管、淚囊和鼻淚管組成。淚小管有兩條,起始於眼內側角處的兩個小裂縫即淚點,彙注於淚囊。淚囊為漏鬥狀的膜性囊,位於淚骨的淚囊窩內,為鼻淚管上端的膨大部。鼻淚管位於骨性鼻淚管中,沿鼻腔側壁開口於鼻前庭。淚液在此隨呼吸的空氣所蒸發。淚道受阻時,淚液不能正常排泄,而從瞼緣溢出,長期可刺激眼瞼發生炎症。
(3)眼球肌是一些使眼球靈活運動的橫紋肌,在眶骨膜內,位於眼球的後部。包括4塊眼球直肌,兩塊眼球斜肌和一塊眼球退縮肌。
1)眼球退縮肌略呈喇叭形,包圍於眼球後部和視神經周圍。起於視神經孔周緣,止於鞏膜,收縮時可退縮眼球。
2)眼球直肌即上直肌、下直肌、內直肌和外直肌,均呈帶狀,分別位於眼球退縮肌的背側、腹側、內側和外側。起於視神經孔周圍,止於鞏膜。收縮時可使眼球做向上、向下、向內和向外運動。
3)眼球斜肌即上斜肌和下斜肌。上斜肌細而長,起於篩孔附近,沿內直肌內側向前,再向外折轉,止於上直肌與外直肌之間的鞏膜表麵,收縮時可使眼球向外上方轉動。下斜肌較寬而短,起於淚囊窩後方的眶內側壁,向外側伸延並繞過眼球腹側,止於鞏膜,收縮時可使眼球向外下方轉動。
(4)眶骨膜為一致密堅韌的纖維膜,呈圓錐形,位於骨性眼眶內,包圍著眼球、眼球肌、血管、神經和淚腺。圓錐基附著於眶緣,錐頂附著於視神經孔周圍。在眶骨膜的內外有許多脂肪,與眶骨膜共同起著保護眼的作用。
2.位聽覺器官——耳
耳包括聽覺感受器和平衡覺感受器,分為外耳、中耳和內耳。外耳收集聲波,中耳傳導聲波,內耳則是兼具感受聲波和平衡刺激的器官。
2.1 外耳
外耳包括耳郭、外耳道和鼓膜三部分。
2.1.1 耳郭形狀因動物種類和品種而不同,一般呈圓筒狀,上端較大,開口向前,下端較小,連於外耳道。耳郭外麵隆凸稱為耳背,裏麵的凹陷稱為舟狀窩。耳郭以耳郭軟骨為支架,內外被覆皮膚。內麵的皮膚長有長毛,但在耳郭基部毛很少而含有很多皮脂腺,並形成一些縱褶。耳郭基部具有脂肪墊,並附著有許多耳肌,故耳郭轉動靈活,便於收集聲波。
2.1.2 外耳道是從耳郭基部到鼓膜的管道,由外部的軟骨性外耳道和內部的骨性外耳道兩部分組成。軟骨性外耳道由環狀軟骨構成,外側端與耳郭軟骨相連,內側端以致密結締組織與岩顳骨外耳道相接。骨性外耳道即岩顳骨的外耳道,內側端孔比外側端孔小且呈斜麵,有鼓膜環溝,鼓膜即嵌入其溝內。外耳道的內表麵被覆皮膚,軟骨性外耳道的皮膚具有短毛、皮脂腺和特殊的耵聹腺,後者為變態的汗腺,分泌耳蠟,又稱耵聹,有保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