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人生在世(2)(1 / 2)

第五章人生在世()

自清朝開國以來,基本上一直處在戰爭之中。先是跟南明的各路人馬打了幾十年,好不容易剿滅了諸方前朝餘孽,隨即就來了三藩之亂。再後來的理教,白蓮教,刀會,大刀會,地會,拜上帝會各種叛亂層出不窮。所以清朝在鎮壓民變的方麵業務熟練的很。

清朝在袁世凱站練兵以前,有過三種軍製:最早的是“旗兵”和“綠營”,到了曾國藩組織鄉團後,所謂湘軍、淮軍,官式名稱叫做“勇營”。

由於旗營、綠營都已腐蝕已極,而勇營也隻是曇花一現,甲午戰爭之前,清廷有識之士已警覺到清軍的不堪一戰,所以李鴻章在直隸總督任內乃銳意摹仿西法練兵,辦了一個津武備學堂,由戈登代為購置新式槍械,聘請德國軍官為教練,由滿人蔭昌為總辦。可惜軍事教育和軍隊組織並不能配合,因此津武備學堂畢業的學生,被分派到淮軍的各軍去擔任教習,教練新操,而軍隊指揮權則仍舊在舊統帥手中,一切戰略戰術依然陳舊,因此甲午之戰,淮軍一敗塗地,淮軍中最有名的盛軍統領衛汝貴全軍覆滅。這時清廷上下恍然大悟,僅隻是西法練兵還不夠,整軍經武必需徹底的大改革。於是兩江總督張之洞先練自強軍於吳淞,聘用德國教官,一切規模體製全部仿效德軍。另一方麵在北洋指派胡燏棻練定武軍十營,假站舊日周盛昆、周盛渤所統領盛軍的營地為練兵常盛軍原在站屯田,所以有完整的營房和已開墾的稻田,由於盛軍覆沒於中日甲午之役,因此站也隨之荒廢,定武軍即以此為營房。

編練新式6軍的同時,清廷在各省組織了巡防營。巡防營是挑選舊綠營和勇營的精壯,另招募民丁,編組而成,其性質係以保衛地方,如警察保安隊,其編製分為馬隊和步隊,馬隊全營設官、弁、兵、夫共189名,馬15匹,每營分為“中”、“左”、“右”三哨。步隊全營設官、弁、夫共1名,每營亦分為“中”、“左”、“右”三哨。巡防營在各省均有,且因地方之需要,劃分為若幹路,以“中”、“前”、“左”、“右”、“後”或“東”、“西”、“南”、“北”、區別之,每路各設統領一員。步、馬各營則設管帶和哨官等統率之,還有訓練新式槍操的,則設教習一職。

巡防營的章製當然是不符合戰術原則,不過倒是一支經過了新式訓練,並使用新式武器的軍隊,可是由於分子的來源良莠不齊,而帶兵官又多為舊武官或是候補道(當時的候補道,有辦法的則遇缺即補,所以人們稱為萬能候補道),對於新式軍事知識一無所知,因此巡防營乃變成有名無實,和勇營的曇花一現差不了多少。

而邯鄲乃河北大郡,是古趙國的都城,雖然千載以來地位每況愈下,但因為地處要道更因為是地處清朝勢力最強盛的地盤上,所以武備一向不錯。在收到地方上有亂民聚眾鬧事,還有好些個會黨剪了辮子留著板寸之後,邯鄲縣令立馬就命令巡防營出動去剿滅這夥子亂民。我大清朝的百姓居然敢剪辮子,這是明擺著是要造反呐。留頭不留可不是著玩的等等,似乎有哪裏不對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