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溫帶氣候帶
溫帶氣候帶一般是指中緯度30°~45°之間的地區,氣候受西風帶和副熱帶高壓季節變動的影響。夏季在副熱帶高壓影響下,具有副熱帶氣候特點,冬季在西風帶控製下,又具有冷溫帶氣候的特點。夏季炎熱漫長,冬季溫和。
溫帶氣候的顯著特點是四季分明,最冷月平均氣溫在5℃~10℃以上,最熱月在25℃~30℃之間。年較差約為15℃~20℃,由海岸深入內陸,大陸性逐漸增強,年較差由小逐漸變大。大陸西部夏季晴朗,太陽輻射強烈,氣候炎熱,居民多以百葉窗防避光熱;但因濕度小,並不覺得悶熱。大陸東部夏季溫度高,濕度大,風速微弱,雲量多,終日都非常悶熱。在冬季,大陸西部白天暖和,夜間則可出現霜凍,主要分布在窪地。大陸東部雖也溫和,但是常有寒潮侵襲,氣溫猛降,使人更覺寒冷。
大陸西部年降水量約300~900毫米,迎風坡可達1500毫米,降水量冬季多於夏季。冬季溫度低時很潮濕,夏季溫度高時卻很幹燥,很不利於發展農業,隻好依靠灌溉。大陸東部年降水量在600~1500毫米之間,主要分布在夏季,夏季高溫與多雨配合,對農作物生長十分有利。
六、冷溫帶氣候帶
冷溫帶氣候帶一般指中高緯度的地方,大體在緯度45°與極圈之間,終年在西風帶控製之下。冬季寒冷而漫長,夏季溫和且短促。
因為是在西風帶影響下,大陸西部與大陸東部氣候差別很大。大陸西部有暖洋流經過海岸,西風經暖洋麵吹入大陸,氣候具有海洋性,隨著西風深入內部,長途跋涉,水汽沿途不斷減少,氣溫逐漸降低,到大陸東部,氣候的海洋性減弱,大陸性增強。
大陸西部夏季涼爽,7月平均溫度15℃~20℃,日較差約為10℃。白天不覺炎熱,夜間不覺寒冷。冬季比同緯度地區暖和,1月平均氣溫多在0℃~10℃之間,夜間潮濕多雲,保溫作用極強,所以並不覺得寒冷。溫度年變化不大,一般在10℃~15℃以下。大陸東部7月平均氣溫22℃~28℃,夏季時間較長,無霜期達150~200天,是發展農業的好地方。冬季1月平均氣溫在-24℃~-3℃之間。
冷溫帶因為鋒麵氣旋活動頻繁,降水量較多,是地球上的第二個多雨帶。
大陸西部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全年分配均勻,但冬季雨量稍多於夏季,冬季以降雪為主。大陸東部年降水量也在500~1000毫米之間,主要分配在夏季,多為對流雨,並未減少日照,所以大陸東部夏季高溫,多雨,多日照,成為農業的理想氣候。不過,在冷溫帶內陸,氣候幹燥寒冷,日光充足,降水稀少,與大陸西部和東部都不相同。
七、極地氣候帶
極地氣候帶分布於南北極圈以內的極地區域。在兩極點晝夜等長,都是半年,隨著緯度降低,晝夜時間逐漸遞減;但是在極圈以內,至少有一天,即夏至日晝長24小時。到冬至日則整日不見太陽。極點直到春分點太陽才冉冉升起。春分前輻射不斷冷卻,所以最低溫度在春分前出現。當緯度降低時,最低溫度出現時間提早。在夏季雖然白天時間特長,但因太陽光斜射,太陽輻射已大大減弱,達到地麵的輻射又被冰雪表麵強烈反射。地麵實際吸收的輻射能量,大部分要用於融雪。
因此,極地氣候的顯著特點就是終年寒冷。夏季最熱月氣溫在10℃以下。接近極點附近,夏季最熱月氣溫更低於0℃,仍然很寒冷。在靠近極圈附近,地表冰雪雖然能夠在夏季融解成沼澤,下麵的土層卻仍然凍結,成為終年不化的永凍土。極地冬季溫度更低,最冷月氣溫在-30℃~-40℃,如果遇上雪暴發生,風雪交加,更是奇冷異常。
極地地麵溫度低,又在極地高壓的籠罩下,盛行下沉氣流,降水稀少,大部分地區年降水量少於250毫米,到極點附近或大陸內部,降水量更在100毫米以下,降水全部是雪,並且大多是幹燥堅硬的雪粒。在極圈附近,因為偶然有氣旋侵入,降水量增多,可在300毫米以上。所以極地氣候的另一特點是幹燥少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