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為什麼蝦被煮熟會變色?(1 / 1)

因為熟蝦釋放蝦青素

蝦是餐桌上的珍饈美味,我們可能會注意到,生的蝦是藍黑色的,而在蒸鍋裏呆上幾分鍾就立刻變成十分鮮豔奪目的紅色,令人食欲大開。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以前,一些化學家發現,蝦被煮熟時,它們殼裏麵的一種蛋白質——甲殼蛋白會受熱扭曲分解,釋放出一種叫蝦青素,類似於胡蘿卜素的色素物質。自由自在的蝦青素就能使熟透的蝦呈現出誘人的鮮紅色。可是,一直懸而未決的問題是,活的蝦和螃蟹為什麼是藍黑色的呢?被甲殼蛋白束縛著的蝦青素為何就顯現不出紅色呢?這真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2005年,科學家弗朗西斯科·布達教授和他的實驗小組成員,動用了固體核磁共振和共振光譜,通過精確的量子計算手段發現,甲殼蛋白中蝦青素分子是成對存在並交叉成X型的,它們會發生耦合。就好像兩根相鄰的電話線,它們傳輸的電信號會互相幹擾一樣,這些小分子也會互相幹擾,從而改變蝦青素分子的量子能態。因為這種量子能態的改變,就導致它們所能吸收光的波長有所改變,從而改變了蝦的顏色。

布達對他的理論的解釋是,紅色色素吸收光譜中的藍色和綠色部分,所以才能反射出紅色光。當蝦青素與甲殼蛋白結合時,蝦青素的光吸收頻率範圍增加了,一直能到波長更長的部分(就是更靠近紅色的部分),也就是說蝦青素能吸收更多的可見光。因為黑色是完全吸收可見光而呈現的顏色,所以,活蝦的甲殼吸收的可見光越多,它的顏色就越接近黑色。一般,蝦是呈現出藍黑色的。而當蝦被煮熟了以後,蝦青素自由了,量子化光譜發生了變化,蝦青素光的吸收能力弱了,光譜吸收範圍窄了,蝦就變得紅通通了。

看起來這樣一個簡簡單單的問題,它的謎底徹底解開卻要花上漫長的時間,應用上各種各樣尖端技術,可見大自然的神奇奧妙。人類在浩瀚的宇宙中隻是微小的一根葦草,雖然我們渺小,但是我們能夠思考,這使我們和宇宙區別開來。因為我們是能思考的葦草,我們必能一一破解自然的奧秘。在我們身邊,其實很多奇異的現象,可能正是科學上的難題。好奇的人總是善於問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保持一顆童心,保持對世界的好奇,人類的進步就是這樣產生的。

“格言”龍遊淺水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

——吳承恩從前,有一位顧客,提了一包新鮮的蝦請酒家老板代他加工烹調。

當老板端來熟蝦時,顧客皺起了眉頭,說:“我說老板啊,我交給你兩斤鮮蝦足足一大碗呢,怎麼煮熟了就這麼一小盤?”

老板說:“對呀,這才證明您的蝦買得新鮮嗬!您想想啊,我把它拿到廚房去,在路上跳去了幾隻,倒進鍋裏時,又蹦走了幾隻,等用勺子一攪呀,又竄走了幾隻,於是就剩下這一小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