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5章 為什麼泡茶燒水要講究?(1 / 1)

因為水質影響茶水的味道

中國是茶的故鄉,中國人自古就喜歡喝茶。唐代的陸羽被稱為“茶聖”,就是因為他寫了一本《茶經》,詳細闡述了泡茶的工具和方法。中國人泡茶自古就講究用具和用水。比如紅樓夢裏說到泡茶的水,第四十一回《櫳翠庵茶品梅花雪》裏妙玉招待賈母所上的茶是用“舊年蠲的雨水”,後來她單獨招待黛玉、寶釵、寶玉時,用的是五年前收的梅花上的雪,可見泡茶之水的講究之處。

現代我們講究泡茶的用水,多半是防止用到有汙染的水。其實,茶水的味道和所用的泡茶水是有直接關聯的。明代張源的《茶錄》對煎水的過程做了繪形繪聲、惟妙惟肖的描寫:“湯有三大辨、十五小辨。一曰形辨,二曰聲辨,三曰氣辨,形為內辨,聲為外辨,氣為捷辨。如蝦眼、蟹眼、魚眼、連珠皆為萌湯,直至湧沸如騰波鼓浪,水氣全消,方是純熟。如氣浮一縷、二縷、三縷、四縷、縷亂不分,氤氳亂繞,皆為萌湯。至氣直衝貫,方是純熟。”古人對於“湯候”的要求是有科學道理的,水的溫度不同,茶的色、香、味也就不同,泡出的茶葉中的化學成分也就不同。溫度過高,會破壞所含的營養成分,茶所具有的有益物質遭受破壞,茶湯的顏色不鮮明,味道也不醇厚;溫度過低,不能使茶葉中的有效成分充分浸出,稱為不完全茶湯,其滋味淡薄,色澤不美。

其實除了溫度,還應該關注用具,古人從來不用鐵器泡茶,除了古代金屬用具不多之外,還因為他們對此有著深刻認識。我們試著用高壓鍋燒水沏茶,味道會很糟糕。這不是水經過了高溫燒煮的緣故,而是水中溶解進了許多金屬離子。有些微量金屬,如銅和鐵,在多次煮沸水時,也是數量逐漸增加,它們與氧發生作用,通過複雜的氧化還原反應減少了茶的有效成分(茶酚),也會影響到茶水的口味。

此外,如果使用硬度比較大的水泡茶,水會析出某些碳酸鹽,形成白色的浮渣,影響口味。而水中穩定的那些鹽類,隨著水的蒸發,越積越多,也會產生了不好的口感。

所以水含有的雜質越少,泡茶就也好,而這樣的水也就越輕。乾隆皇帝取全國名泉之水,用特製的銀鬥進行鑒定,結果玉泉泉水最輕,含雜質最少,水質最好,便命名為“天下第一泉”。還寫了《禦製天下第一泉記》,刻碑立石,其中說:“水之德在養人,其味貴甘,其質貴輕。朕曆品名泉,實為天下第一。”“格言”一日無茶則滯,三日無茶則病。

——養生格言有個人留客人在家喝茶,可是家裏沒茶葉,就向鄰家借。

這時,鍋裏的水燒得滾開了,他老婆隻得不停地往鍋裏添水。

這樣,水一開鍋,他老婆就往裏頭添水;水一開鍋,他老婆又拚命往裏添水,鍋都添滿了,茶葉還是沒有借著。

老婆對他說:“好在你這朋友也是熟人,幹脆留他洗個澡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