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8章 為什麼植物在春天發芽生長?(1 / 1)

沒有定論

每當嚴冬逝去,溫暖的春風吹拂大地時,春回大地,萬物複蘇,地球上的植物就開始竟相發芽生長,呈現出一派生氣勃勃的景象。這已成為老幼皆知的自然現象,也是司空見慣的現象,那麼,植物為什麼會選擇在春季生長發芽呢?

在幾百年前,人們認為植物之所以在春天生長,是由外界溫度所決定的。一旦氣候變冷,植物便進入休眠階段。當春回日暖,植物自然而然地就開始了新的生長。春天的溫度,會使植物的休眠芽的水合度增大,水解酶和氧化還原酶進入活動狀態,促使有機物的轉化和呼吸作用加強,這樣植物就開始發芽生長。植物打破休眠狀態所需的條件,正好與春季的自然條件一致,這是植物在長期進化過程中形成的一種適應性。但隨著植物生理學研究的不斷深入,科學家們發現,導致植物在春天生長的,並不僅僅是一個因素。日照也是影響因素之一。秋末時,太陽斜射,由於日照時間縮短,植物體內就產生了高濃度的脫落酸,它能抑製植物的生長,從而形成休眠芽,植物進入休眠狀態。春天來了,日照時間變長。休眠芽中的葉原基受到刺激,使植物體內脫落酸濃度降低,生長調節劑含量增加,一些能夠打破休眠,以及萌發必需的酶開始合成,從而促進了蛋白質的合成,植物就開始發芽生長。

但是在1982年,英國的兩位學者,在研究植物細胞遺傳物質時發現,各種植物的細胞遺傳物質,存在著令人迷惑的巨大差異,而這些差異又往往與它們的生長季節有聯係。為什麼不同種的植物細胞的DNA(脫氧核糖核酸)的數量差別如此之大呢?這會不會與植物選擇春季生長的問題有關呢?於是他們選擇了162種植物,對它們的細胞中的DNA數量進行仔細測量,並與這些植物各自的生長萌發的季節時間作了對照,結果發現,含有最大數量遺傳物質的種類,往往包括春季發芽最早的那些植物。為此,他們提出一個新穎的論點,認為植物選擇什麼樣的季節生長,其主要原因也許與植物細胞中的DNA數量差異有關。

為什麼這樣認為呢?他們解釋說,有一些植物,由於細胞中DNA含量大,單靠細胞的生長,就能在生長季節早發芽。而DNA數量較少的植物,就必須依靠細胞分裂的過程。由於細胞分裂的速度隨著周圍溫度增高而加快,這種植物通常必須等到春季的晚些時候,才能發生大量新芽。他們還發現,在熱帶或幹旱條件下生長的植物,跟在溫度較高地區生長的植物一樣,一般僅具有少量遺傳物質,而含有大量DNA的植物,多數在地中海氣候下生長。

目前,關於植物為何選擇春季發芽生長的問題,還在進一步的探索之中。

“格言”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雪萊一教授在農村接受勞動改造。

他發現一頭驢在偷吃麥子。

可他既不認識驢子也不認識麥子,急中生智,教授大叫:“快來人啊!動物吃植物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