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技術創新和品牌發展上,地方政府要發揮領導推動、宣傳、鼓勵、扶持的作用,完善創新與知識產權保護體製機製,調動企業主體積極性,以財政科技基金的戰略投資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運用現代傳媒和互聯網技術加強品牌宣傳推廣,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管理工作,提高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後勁。地方行政和司法都要切實發揮知識產權保護作用,嚴厲打擊侵權、抄襲和盜版,不要搞“護犢子”司法。
四、加快海外直接投資步伐
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相對於對外貿易和引進外資來說發展嚴重滯後,已經不能適應對外貿易和經濟增長快速發展的需要。對外直接投資在一定意義上就是對外貿易的替代形式。轉變外貿發展方式就需要加快海外直接投資發展的步伐。
近幾年國家已經在對外直接投資行政審批便利化、財政金融支持、外交商務保障、培訓谘詢服務等方麵推出一係列探索性政策,企業外彙境外留存和個人境外投資政策已經開始實施,人民幣境外信貸、投資和國際貿易結算正在試點,對外投資自由化有了一定進展。
各地政府要實施國家“走出去”戰略,落實有關境外投資促進政策,對跨國投資企業給予必要的服務和安全保障,降低境外投資風險和成本,帶動商品和服務出口,推動資本與勞動力流出,獲得經濟發展所需先進技術、知名品牌、市場渠道、專業人才和礦產資源等。
五、提高能源資源利用率
隨著我國經濟規模日益壯大,我國對能源資源需求在繼續增加,傳統經濟發展方式對環境和生態影響也迫使我國必須加快經濟及外貿發展方式的轉變步伐。各地政府要堅決貫徹國家有關節能減排政策和法規,落實節能減排目標,分解任務,在行政調控和推動基礎上健全體製機製,依靠科學技術進步和加強管理提高能源資源利用率,發揮財政戰略性投資的引導和推動作用,運用包括對汙染物排放單位按日累加處罰辦法在內的一切行之有效手段,降低單位產值能耗和汙染物排放水平。
各地政府在推動節能減排的同時要大力提倡節水、節電、節地和節人,利用政策引導企業引進新工藝新技術,發揮價格、土地出讓金、工資福利和稅費等市場機製作用,增加汙染物排放和生態補償的成本費用,減少水、電、土地和人口消耗,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各地政府要依靠財政戰略性投資推動企業發展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循環經濟和生態經濟,促進生態恢複。限製汙染重、治理成本高的加工貿易發展,限製“兩高一資”領域的外資準入,國家已取消“兩高一資”產品出口退稅,各地要控製“兩高一資”產品出口。
六、加快外貿發展方式轉變
各地政府在執行國家有關外貿發展戰略轉變的政策中繼續提高利用國際市場、國際資源發展本地經濟的能力,堅持出口和進口並重、內外市場並重、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並重、內資與外資並重的戰略,基本保持進出口貿易平衡發展,發揮多種貿易方式的積極作用,優化進出口結構,堅持高新、高端、集群、集約,抓住產業鏈和關鍵技術設備、人才等要素,追求高質量、高效率和高效益,突出展現我國經濟轉變發展方式的顯著成果。
在市場開拓、國際參展、新產品測試和知識產權國際申請與保護等方麵給予財政資助,在稅收、金融、保險、融資等方麵給予出口政策支持。鼓勵企業建設國際營銷網絡,控製市場渠道和關鍵品牌,在保持傳統的低端市場份額基礎上加大高端市場和差異化需求市場的份額,著力提高外貿質量和效益。發揮行業協會在提供市場信息谘詢、解決貿易摩擦、限製出口產品海外低價競銷、大宗商品進口協議談判等方麵的積極作用。
降低外國進口品進入本地市場的障礙,引進外國成熟先進技術,利用現有政策和出台新的政策推動有貿易有關的成本降低,在退稅、報檢、報關等方麵提供電子化、一站式便利辦公,清理一切不合理的收費項目,寓管理於服務之中,不幹預或少幹預企業主體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