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7月4日
一個偉大的使命即將開始。機長林賽坐在左邊1號機長的座位上,凱利坐在右邊2號飛行員的座位上,福蘇姆坐在凱利後麵的3號座位,我坐在機長後麵的4號座位。斯蒂芬妮、托馬斯、塞勒斯3人坐在下層座艙內。
倒計時開始。我感覺身下輕輕一震。航天飛機離開了發射台。烈焰、轟鳴和劇烈的振動將我們送上太空。大地迅速縮小,白雲呼呼地往下而去。“發現”號航天飛機起飛後立即做了半個後空翻。我的頭朝下,腳朝上,倒懸著飛上太空。運載火箭的速度越來越快,而地球引力越來越強大,我的身體使勁往下拽,幾乎不能呼吸,超重的滋味實在不好受。航天飛機穿越濃密的大氣層,會產生呼嘯、噪聲、振動和燃燒。“發現”號升空不到9分鍾,主發動機關閉,噪聲和振動立即消失。突然,我感覺身體一輕。哦,我終於進入太空了。
福蘇姆和斯蒂芬妮用手持攝像機和數碼相機記錄外部燃料箱與航天飛機分離的情景。航天飛機外部燃料箱使用的是新型的ET-119和RSRM-93固體發動機。錄像顯示,有大塊隔熱材料從外部燃料箱向軌道方向上升。不過,航天飛機機械臂上的傳感器沒有發現熱屏蔽有明顯的損壞。“發現”號航天飛機裝備了新的照相機、雷達和攝像機。攝像機收集、檢查航天飛機飛行狀態,確保隔熱板處於良好、安全狀態。
這次,“發現”號將一個6.6噸的“萊昂納多”號多用途後勤艙、約14噸的儀器設備、生活用品,共計21噸重量的貨物運往國際空間站。
在未來的12天,宇航員將演示檢查“發現”號航天飛機的熱防護係統和技術,在空間站組裝重要的硬件。我的任務是操作機器人大臂,就是起重機。宇航員們計劃進行兩次太空行走。如果條件允許,地麵飛控中心將可能再延長一天飛行,進行第三次太空行走。
這兩次太空行走,任務專家塞勒斯和福蘇姆將測試機器人大臂延伸能力,修理航天飛機隔熱板。他們還將修複空間站的電纜係統。
第三次太空行走將測試碳-碳構成的航天飛機機翼邊緣隔熱板修理技術。
宇航員在下午7時38分開始8小時的睡眠。宇航員將在次日3時38分醒來,開始進入軌道後的第一天。當“發現”號升空時,國際空間站正運行在太平洋南部的塔斯馬尼亞島352千米的上空。國際空間站上的第13遠征隊指揮官維諾·格拉多夫和飛行工程師傑夫·威廉斯通過電視觀看了發射情況。他們知道,新隊員就要來了2006年7月5日今天淩晨3時30分,“發現”號運行在225千米,軌道傾角51.6°,地球軌道周期88.7分鍾的軌道上。“發現”號處於距國際空間站15316.8千米的位置,並以每一圈軌道1392千米的速度減速。空間對接定於7月6日上午9時52分。
從航天飛機的舷窗看地球,巨大的藍色星球就在腳下。海洋、陸地、高山、江河清晰可見,片片點點的雲彩點綴其間。地球輪廓線上麵的那一層薄薄的霧靄就是大氣層。白天夜晚的分界線從東北到東南方向,傾斜地劃過地球。一會兒,航天飛機進入地球的陰影,那就是地球的夜晚。地球上的城市夜景很美麗,一座座城市星星點點閃爍光彩,十分清晰。黑暗不會很久,光明就在前麵。
上午6時,機組人員開始重點檢查熱防護係統,為國際空間站對接、宇航服試驗、太空行走做好準備。我和任務專家斯蒂芬妮測試了“發現”號航天飛機的機器人大臂,然後用它來控製一個15米長的延伸主臂,稱為軌道臂傳感器係統。它上麵裝有激光係統和電視攝像機,用來檢查航天飛機機翼和隔熱板。我們檢查了幾小時,驗證了航天飛機機械臂正常運行,然後從右舷窗台遙控軌道臂傳感器係統,一切正常。
8時30分,指揮官林賽、飛行員凱利和任務專家福蘇姆為主,我和斯蒂芬妮輔助,開始緩慢而穩定地觀察探測右舷機翼前緣,沒有任何前瞻性損壞的證據。我和斯蒂芬妮、福蘇姆花了1小時的時間,使用航天飛機機械臂上的攝像機、激光成像儀、激光攝像係統掃描航天飛機機艙外麵。沒有任何軌道碎片傷害航天飛機的證據。
塞勒斯和福蘇姆安裝對接艙中心線的攝像頭。他們穿上宇航服演示了將在7月8日進行的太空行走。這次太空行走將評估修複損壞的航天飛機、宇航員操作機器人手臂和攝像機結合,以支持空間站的組裝任務。
斯蒂芬妮遙控軌道臂傳感器係統為航天飛機的垂直尾翼拍照。美國休斯敦飛控中心的地麵專家對來自100多個地麵和空中雷達、照相機和儀器數據進行審查,從照片和航天飛機傳感器讀數,觀察判斷發射和升空的照片。這些數據,將用於確定發射過程中和持續上升時航天飛機是否損壞。安全,對航天飛機,特別在飛出、進入大氣層時格外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