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雙重身份的敢死隊——試驗衛星(1 / 3)

技術試驗衛星

不成功便成仁。這是所有技術試驗衛星共同的信念。試驗衛星既是科學家,又是冒險家,是精通科學的太空敢死隊。它們一直徘徊在成功與失敗、重返地球與命喪太空之間。

技術試驗衛星是進行新技術試驗的衛星。試驗衛星往往壽命短暫。有的衛星隻有一次機會,或幾天的生命,但它們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為其他衛星的前進鋪平道路。

技術試驗衛星往往身懷絕技,單刀直入。無論哪種衛星應用之前,都要發射一些技術試驗衛星。航天技術中的新原理、新技術、新方案、新儀器設備和新材料,許多都需要在太空中進行試驗,試驗成功後才投入實用。

技術試驗衛星有不怕犧牲、前赴後繼的勇敢精神。美國的返回式衛星,一共發射了12顆技術試驗衛星後才掌握了衛星回收技術,為後來的衛星返回、載人航天技術提供了實戰經驗。

技術試驗衛星數量較少,但責任重大,試驗內容廣泛。試驗內容主要如電火箭試驗、生物對空間環境適應性試驗、載人飛船生命保障係統和返回係統的驗證試驗、交會對接試驗、無線電新頻段傳輸試驗、新遙感器飛行試驗和軌道上截擊試驗等。

技術試驗衛星有時執行絕密任務,進行各種秘密試驗,如太空武器試驗、偵察衛星試驗。如果失敗了,沒有人知道,甚至不留一點痕跡。如果成功了,沒有慶功會,也沒有軍功章,隻有一些研究人員在默默地笑。這樣的試驗衛星是無名英雄。

“墊腳石”試驗衛星

1961年,“東方”號飛船載著世界第一位宇航員、蘇聯空軍中尉加加林,打開了人類通往太空的道路。1985年,“東方”號飛船經過改裝,搖身一變成為試驗衛星。蘇聯人稱它為“墊腳石”試驗衛星。

“墊腳石”試驗衛星實際上是一艘無人飛船,可以比一般試驗衛星承載更多的科研儀器,而且“墊腳石”衛星還能返回地麵,帶回各種試驗結果。“墊腳石”1號~“墊腳石”12號為蘇聯的科學試驗作出了巨大貢獻。1992年,“墊腳石-8”號進行的蛋白質的結晶試驗震撼世界。2002年,“墊腳石-M1”新型試驗衛星在進行處女航時,“聯盟”火箭淩空爆炸,歐洲空間局的試驗設備成為焦炭和粉末。2005年6月16日,“墊腳石-M2”發射升空。

2007年9月14日,“墊腳石-M3”從哈薩克斯坦的拜科努爾航天中心發射。“墊腳石-M3”攜帶了一塊拳頭大小由湖底沉積物形成的岩石和一塊澳大利亞沉積岩。這是衛星要進行的35個太空使命之一。

一些科學家認為,生命可能普遍存在於太陽係中,並可以在一次行星間的碰撞中通過岩石降落於另一星球。英國阿巴丁大學設計了一個“生命簽名”的試驗方案,一塊蘇格蘭古老湖泊底部長達4億年的岩石,一塊澳大利亞35億年前的生物體微化石。當衛星以8千米/秒的速度返回地球時,岩石中有機分子將經受火焰的考驗。研究人員經過研究岩石中有機分子的變化,有助於判斷火星隕石是否存在生命,為尋找其他星球現在或過去是否存在生命,提供科學依據。

“墊腳石-M3”的試驗證明,1700℃以上的高溫下,兩塊沉積岩的大部分已經熔化。熔化後的表麵呈奶油色,像玻璃一樣閃閃發光。科學家在原子水平下進行分析,驚奇地發現,澳大利亞的這塊沉積岩中所含的35億年前的生物體微化石幸存下來;那塊來自蘇格蘭奧克尼群島的泥岩中,生命體的化學痕跡仍可以被探測到。科學家證明了地球生命可能來自外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