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我國地熱能發展現狀(1 / 1)

一、技術現狀

已建立了一套比較完整的地熱勘探技術方法、評價方法;地熱開發利用工程勘探、設計、施工已有資質實體;設備基本配套、國產化、有專業製造廠商;監測儀器基本完備並國產化。

二、產業化現狀

概括全國地熱開發利用規模、技術、經濟分析研究,可以認為:1.地熱發電產業已具有一定基礎。國內可以獨立建造30兆瓦以上規模的地熱電站,單機可以達到10兆瓦。電站可以進行商業運行。

2.地熱供熱產業。全國已實現800萬平方米,在天津地區單個地熱供暖小區麵積已達80萬~100萬平方米。開發利用和科學技術水平,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在示範點、示範區可以達到國際20世紀90年代水平,但總體上與國際上先進水平相比尚有一定差距,目前正在由粗放轉入集約。

3.地熱鑽井產業。目前已具備施工5000米深度的地熱鑽探工程條件和水平,在華北地區,從事地熱鑽探的3200米型鑽機就有15台套,形成全國最大的地熱鑽探群體,具備了大規模開發地熱能力,並開始朝著專業化、規範化方向發展。

4.地熱監測體係、生產與回灌體係正逐步完善和建立,但當前正處在試驗研究階段,尚沒有形成工業化運行。

5.地熱法規和標準尚需健全和完善,特別是地下、地麵工程設施、施工,需盡快完善和建立技術規程和技術標準。培育專業化施工(從地下到地上)企業,建立企業標準和行業標準。

三、市場需求現狀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穩定發展,特別是城市化程度加強和人民生活質量提高,地熱市場的需求相當強勁,如在中國北方高緯度寒冷的大慶地區,還需大規模開發地熱,以解決城鎮供熱為主的開發利用問題,幹旱的西北高原和城市地區也急需開發熱礦水以開拓市場、發展第三產業以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產、生活條件。

緊密與當地地緣經濟發展相結合,每年以10%的速度適度發展地熱溫室種植、養殖。熱礦水醫療保健和旅遊產業的發展有重要現實意義。

市場預測情況為:

1.近中期(2006~2010年):地熱發電,15~25兆瓦,累計40~50兆瓦;地熱采暖,700萬~800萬平方米,累計1400萬~1500萬平方米;2.遠期(2011~2015年):地熱發電,25~50兆瓦,累積65~100兆瓦;地熱采暖,800萬~1000萬平方米,累積2200萬~2500萬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