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羅浮山下梅花村(1)(1 / 1)

羅浮山乃嶺南第一名山,縱橫百裏,俊拔奇峭。東依惠州,東江如練,波濤洶湧。南望石龍,一望無垠,阡陌縱橫。毗鄰大海,海天一色,美不勝收。鍾靈俊秀,不可方物,祥雲縈繞,靈氣充盈,乃道家仙山道場,洞天福地。

羅浮山中尤以三峰一洞最是聞名,主峰飛雲頂,登高望遠,水天一色,為觀海之所。前有聚霞峰,雲遮霧繞,紫霞生煙,乃觀雲之所。南有玉鵝峰,飛流急湍,長虹貫日,是觀日之所。林深穀幽,人跡罕至之處,更藏有朱明洞,乃昔日道家朱明修道煉丹之地。

然而,羅浮山最美的風光,卻是在那羅浮山下。每至隆冬時節,臘梅盛開之日,羅浮山下,梅林如海,但見朵朵臘梅,凝露壓枝,又有陣陣暗香,撲鼻而來。是以東坡居士有詩讚曰:“羅浮山下梅花村,玉雪為骨冰為魂。”

世事難料,東坡居士筆下的這縷梅魂,曆經三百餘年,於那一夜淩霜傲雪,遺世獨立。那一夜,是大宋王朝的最後一夜;那一夜的嶺南崖山,數十萬的大宋子民,身後已無寸土;那一夜,陸秀夫身負傳國玉璽,手持護國矯詔,召集天下群雄,共紓國難。碧海驚濤,滄海橫流,無數江湖義士舍生忘死,血染崖山,魂歸大海。

然而,硝煙散去,原野之上,總會留下星星火種,等待著薪火相傳的契機。崖山血戰,恰有二人僥幸不死,駕小舟突圍而出,輾轉漂泊到羅浮山腳下。因這二人皆出自黃梅嶽家軍舊部,為隱姓埋名,故以黃,梅二字為姓,於當地娶妻生子。三十年後,羅浮山下始成村落,隻是那時的梅花村,對外來者戒心甚嚴,隻以村寨內相互結姻,不與外界交往,是以日漸式微。不但無力抗衡官軍盤剝,更為山賊海匪所趁,村內居民紛紛移家避禍,以致十室九空,那時,真算得上梅花村百年曆史中最為的破落的時光了。

又過了十多年,有一堪輿算師雲遊至此,駐足長觀,感天地造化之功,讚陰陽交彙之妙,預言此處人傑地靈,必有潛龍出世。故以高深武藝,滅山賊,除海匪,定居於羅浮山朱明洞內。後經黃、梅二家一致推舉,讓那堪輿算師做了梅花村村正。然而這堪輿算師卻從未提過自家姓名來曆,隻是自號羅浮居士。自從擔任梅花村村正以來,羅浮居士便打破門戶之見,廣招天下豪傑,不出幾年,梅花村便已是名滿天下,威望劇增。不但周邊盜匪不敢生事,就連城中官軍也不再侵擾。又過了幾年,梅花村開市經商,沿東江之水,通兩廣,依大海之濱,至江浙。

但美中不足,梅花村商道雖是做的名聞天下,武道卻一直停滯不前,隻能依托羅浮居士撐得場麵。然而這種日子並未持續多久,或許是羅浮居士預言成真,或許是上天有幸眷顧,小小的梅花村中倒真出了兩位不世之材。

先有梅家梅複國,看旭日東升,望雲遮霧繞,觀海天茫茫,一夜悟道,以羅浮三絕之景入劍意,觀日,觀雲,觀海,自創羅浮三絕劍,名揚四海。

後有黃家黃興漢,聽風,聽雨,聽落梅,於梅林之中,以耳分聲,以步化形,自創梅花迷蹤步,威震天下。

是以,梅花村內習武之氣,蔚然成風,梅花村子弟行走江湖,竟是無往不利,無人敢與之交鋒,隱隱有天下第一門派之勢。

時至今日,梅花村中黃、梅兩家高手輩出,更有無數外姓高手相助,風頭之盛,一時無二。村正羅浮居士武功更是超凡入聖,被尊為天下武學宗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