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顧名思義,就是在學術上有一定成就的人。毫無疑問,他們的成功是以健全的智力和某種天賦為基礎取得的。但是,世界上還有另外一些人,他們智力低下,生活基本不能自理,然而卻在某些方麵顯示出非凡的能力和令人驚訝的本領。美國威斯康星州有一個名叫萊特斯利的青年,天生雙目失明,且患有大腦神經麻痹症,有些呆傻。父母對他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但無法使他的病情好轉。當萊特斯利長到10歲時,麵部仍無表情,對周圍的一切毫無反應。直到16歲時,他才能勉強在別人的攙扶下站起來,18歲時才知道哭泣,28歲那年勉強能夠發音說話。就是這樣一個生活上的廢人,有一天半夜突然起身,坐到了鋼琴前,雙手熟練地按動琴鍵,彈奏起了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鋼琴協奏曲》。之後,他在音樂方麵的天賦不斷顯露出來——能準確無誤地彈奏《藍色狂想曲》,還能模仿各種類型的歌唱家唱歌。幾位聞訊而來的音樂教授聽完萊特斯利的演奏後,對他嫻熟的鋼琴演奏技巧和優美動聽的歌聲讚賞不已,紛紛推薦他去音樂學院和音樂廳演出。結果,萊特斯利每到一處演出,都獲得了空前的成功。
在法國也有一個雙目失明、智力低下的人,叫路易斯特,因其精神錯亂,自幼父母就拋棄了他。後來,路易斯特被一家孤兒院收養。在孤兒院中,老師發現路易斯特對數字有著異乎尋常的興趣和不可思議的敏銳感覺,其計算能力之強,幾乎可以與電子計算機媲美。有一次,路易斯特在全歐洲最負盛名的12位學者和科學家麵前顯露了自己的數學天才。當時,學者們出的題目是:%%有64個木箱,第一個木箱中放入一粒小麥,如果在後麵的每一個木箱中都放入2倍於前一木箱的小麥,到了最後一個木箱應有多少粒小麥?答案是1844673409551616粒。這樣一個龐大的數字,路易斯特隻用了30秒鍾就算了出來。
我國也曾發現過一位獨具表演天賦的弱智青年。鑼、鼓、鈸他樣樣都擺弄得十分嫻熟,提袍、甩袖、吹胡子、晃帽翅,更是表演得惟妙惟肖。他不僅模仿流行歌曲足以亂真,而且還會口技。就是這樣一位表演天才,經有關專家鑒定,其智商僅有44,明顯屬於智力低下者。
長期以來,人類雖然在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都取得了巨大的進步,科學技術突飛猛進,但對於人類自身的一些不解之謎仍然無法做出合理的解釋,”白癡學者”之謎就是其中之一。他們那些奇特的單方麵能力是如何形成的呢?人們期待著答案。
RENTISHENGWUZHONGZHI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