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千古未解龍之謎(1 / 1)

龍是我國古代傳說中的神異動物。在我國,龍的形象幾乎無處不在,它深深地植根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心中。為什麼中國人會對龍有著這麼濃厚的興趣呢?這就說來話長了。

關於中國人對龍的信仰,很多學者都認為,它起源於原始氏族社會的圖騰崇拜。考古資料顯示,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就已經出現了龍的藝術形象。

可是龍在現實生活中並不存在,那麼龍的形象是怎樣形成的呢?龍最原始的形象又是什麼樣的呢?

有人認為龍的樣子不是憑空想象出來的,而是有實物根據的,隻不過這種動物已經滅絕了,所以人們一直未能見到它本來的麵目。可是就目前人們已經獲得的考古發掘資料看,這種說法無法得到支持。關於龍的原型,絕大多數學者認為是一種大蛇,這種大蛇原來的名字就叫做“龍”。後來,以這種龍為圖騰的部落成為最強大的氏族,兼並了它周圍力量弱小的氏族,使龍成為大家共同的圖騰。同時它又吸納了其他氏族部落圖騰的特點,這樣一來,這條蛇又有了四隻腳以及馬的頭、鹿的角、狗的爪、魚的鱗和須等,這才形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龍的形象。由於龍與現在的蛇、蜥蜴和鱷魚的樣子很相似,有人認為傳說中的龍,很可能就是最早的、不常見的蛇、蜥蜴和鱷魚等爬行動物。還有人更進一步指出,以大蛇為原型的龍,同五步蛇更為接近,因其劇毒使人驚恐害怕而被敬為神靈,並進而受到人們的崇拜。俄羅斯的一位學者更肯定地說,龍是印度蟒蛇和爪哇飛蜥相結合的產物。

看來,要想真正解開龍之謎,還要借助於新的考古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