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7章 動物的冬眠和夏眠(1 / 1)

每當寒冷的冬天來臨的時候,有些動物就會遷徙到南方溫暖的地方,而有些動物則會躲到地下洞穴中睡大覺,它們不吃不喝睡上幾十天甚至上百天,一動不動,跟死了似的,這就是動物的冬眠。

動物的冬眠,是一種對付不利環境的自我保護行動。實驗證明,冬眠後動物的抗菌、抗病能力反而比進入冬眠前有所增強。顯然,冬眠對它們自身起到了極大的保護作用。

地球上的動物有冷血動物和溫血動物之分。蛇、青蛙和龜等是冷血動物,又叫變溫動物;而麻雀、鬆鼠和野雞等是溫血動物,又叫恒溫動物。

溫血動物和冷血動物的冬眠又有所區別。冷血動物的體溫由外部環境決定,它們體溫的升高或降低完全是被動的;而溫血動物則能對自己的體溫精確而有目的地加以控製,它們能夠逐步降低體溫,直到進入冬眠狀態。

有些山鼠,冬眠期長達半年。冬天一來,它們便鑽進掘好的洞穴內,將身體蜷縮成一團,其呼吸頻率逐漸變慢,脈搏也變得極為微弱,體溫更是直線下降。這時即使用腳踢它們,它們也不會有任何反應,就像死去了一樣。刺蝟冬眠的時候,幾乎連呼吸也停止了。原來,刺蝟的喉頭有一塊軟骨,可將口腔和咽喉隔開,並掩住氣管的入口。生物學家曾把冬眠中的刺蝟放入溫水中,浸了半小時之後它才蘇醒過來。

外界環境對動物冬眠有重要影響。當周圍環境溫度在5℃~10℃時,最適合冬眠。食物的缺乏也是促成冬眠的因素。對於鳥類,一般隻要限製供給食物或者讓它們挨餓,它們就會立即進入昏睡狀態。光也是促成冬眠的重要外部條件。當光照時間減少或光線昏暗時,動物很快便開始冬眠了。

1983年,科學家從鬆鼠腦中提取出了一種抗代謝激素。當人們將這種激素注射給無冬眠習性的小鼠時,它的代謝率會明顯降低,體溫也降至10℃左右,看來激素代謝可能是誘發動物冬眠的另一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動物在冬眠的過程中,其神經係統和肌肉仍然保持著充分的活力,隻是新陳代謝降低到最低限度。熊在冬眠時呼吸正常,有時還到外麵溜達幾天再回來。懷孕的雌熊在冬眠後醒來,它身旁往往會躺著一兩隻冬眠時產下的天真活潑的小熊。

總之,動物冬眠時其自動調節生物節律和機體複蘇的機理是相當複雜的,人們至今仍在不斷地對其進行探索。其實,世界上不光有動物會冬眠,還有不少動物會夏眠。夏天,海水上層的溫度升高,海洋小生物浮到海水上層,這時,棲息在海底靠吃小生物為生的海參,因為缺少食物,隻好一動不動地躺在寂靜的203海底綠藻中夏眠。等到天氣變涼,小生物又回到海底的時候,海參才重新開始活動。

生活在非洲和美洲等熱帶地區小河裏的肺魚,在炎熱幹旱的夏季來臨之前就會躲到河底泥中,建造一個舒適的泥洞,然後躺進洞裏安靜地夏眠。

有些爬行動物也有夏眠的習慣。非洲、大洋洲沙漠中的一些蜥蜴,在炎熱的夏季會鑽入沙裏隱蔽起來。地下沙洞比地麵涼快多了,正是夏眠的好去處。熱帶池沼中的鱷魚為了躲避高溫,夏季也往往要躲進河底的泥洞裏去睡大覺。

哺乳動物中的澳大利亞大山袋鼠,在最炎熱的夏季裏會攜帶子女躲到涼爽的山洞裏去夏眠。它們能連續幾個星期不吃不喝,直到熬過炎熱的夏天。

腹足類的蝸牛等動物,也具有夏眠的習性。在炎熱的夏天,蝸牛如果處於高溫幹燥的環境中,就會分泌出黏液,把自己封閉在殼裏,暫時潛伏下來,進行夏眠。

SHIRENYUZHI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