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小夥子準備了很多竹竿,把竹竿一根根接起來,一直夠到太陽所在的地方。臨別,他再三叮囑妻子,必須每十天給竹竿澆一次水,否則竹竿就會幹枯斷掉。然後,他就和他的狗一起爬上去找太陽神要回寶石。
就這樣不知爬了多久,狗首先爬了上去。這時,小夥子的妻子忘記了澆水,結果竹竿果然就折斷了,小夥子從天上摔了下去,摔了個粉身碎骨。
小夥子的狗從此也就隻能住在太陽旁邊。每隔一段時間,想起主人和他的寶石,就狠狠咬太陽一口,有時甚至把太陽整個咬了進去。這時地上的人們就“嗚嗚嗚”地叫狗不要咬。狗聽到喊聲,以為是主人要給它送飯來,就不再咬了,這樣太陽才慢慢地恢複正常。
3.印度神話裏的日食傳說
傳說,在世界之初,宇宙中有一片由牛奶形成的海洋,叫做“乳海”,乳海之下藏有令人長生不老的甘露。一開始,修羅(即天神)和阿修羅(即魔鬼)各自爭奪,都失敗了。後來他們在毗濕奴(即印度教的保護神)的促成下訂立盟約,合力取露。毗濕奴化成靈龜,頂著曼多羅山當作支點,用蛇王瓦蘇基的身體作繩索,盤繞著中央的神山。92個怒目圓睜的阿修羅和88位杏眼含笑的修羅分別抓住蛇頭和蛇尾,攪動乳海。
甘露首先在阿修羅那邊湧現。阿修羅們正要飲用時,天空中突然出現了許多飛天小仙女。她們非常美麗,頭頂不同的發式,手拿花朵或法器,跳著誘人的舞蹈。原來,這都是修羅們事先安排的。阿修羅們看得呆了,完全忘記了甘露的事。
修羅們趁此機會,搶過甘露服下。這時有一個叫做羅睺的阿修羅清醒了過來,他眼見甘露就要被修羅們喝光了,便化身為修羅,排隊也喝了一口甘露。這一切瞞得過別人,卻瞞不過一直在天空中俯視大地的日神和月神,他們立刻砍下了羅睺的頭。這時甘露還沒有喝到肚子裏,隻是在喉嚨中,因此羅睺的身子馬上死去了,但頭卻因為甘露的原因而長生不死。羅睺的頭知道這是日月神幹的好事,於是對他們恨之入骨,不斷追趕日月神,偶爾還能把他們吞進喉嚨中,但因為喉嚨後麵沒有連著身子,因此吞進去的日月神還是會跑出來,這就是日食和月食的原因。
二、曆史上有趣的日食記錄
人類對日食的觀測記錄已有近4000年的曆史,這些記錄不僅對科學史的研究而且對於我們了解古代文明都有著很重要的價值,因為一次明確的日食記錄能為曆史建立準確的日期。但是許多的原始記錄都很含糊,對應的可能不止一次日食,而有些記錄可能是虛構的或者對事實做了改動,目的隻是為了強調某種事件的重要性或者是其他的原因。因此,現在的科學家必須判定一個記錄是否可靠,才能由此推斷曆史的準確日期。我們這兒選取幾個有趣的日食記錄,目的在於讓讀者了解古人們對日食天象的重視程度。
1.中國古代有豐富的日食記錄
最早的一次是《尚書胤征》記載的“乃季秋月朔,辰弗集於房……”說的是夏朝兩個天文學家羲、和的故事。當時的天子十分重視天象,認為那是上天給人類的暗示,因此他請了一批天文學家長期觀測天象。那時彗星和流星不能被預測,但日食是可以預測的。羲、和兩位天文學家因為沉湎於酒色,懈怠職守,沒有及時預報出日食的出現,因而導致天下大亂。天子盛怒,將兩人斬首示眾。古今中外的學者們對這次日食的具體年份推斷不一致,有的推算在公元前2165年,有的推算在公元前1948年,但一般都認為這是世界最早的日食記錄。
《詩經小雅》記載“十月之交,朔日辛卯,日有食之……”這是周幽王六年十月朔,即公元前776年9月6日的日食。
《春秋》一書記載有日食37次,除極少數幾次還待考證外,已證明絕大多數都是正確可靠的。
如不計甲骨文中的記載,從古代到清朝,史書中共有1000多次日食記錄。(部分文字摘自《中國大百科全書天文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