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西方古代最著名的一次日食是古希臘著名曆史學家希羅多德記載下來的
當時古希臘的兩個國家,呂底亞和米地亞之間爆發了激烈的戰爭,連續5年未見勝負,橫屍遍野,怨聲載道。古希臘的天文學家泰勒斯預先知道將會有日食要發生,便警告雙方說上天反對戰爭,如果不停戰,某一日會使太陽消逝。到了那一天,兩軍正在酣戰不停,突然太陽失去了光輝,明星閃爍,白晝頓成黑夜。雙方士兵將領大為恐懼,於是停戰和好,後來兩國還互通婚姻。據考證,這次日食發生在公元前585年5月28日。
3.並非古代流傳下來的日食記錄就一定是清晰明了或者真實可信的
古代有些記載日食的原始資料極其含糊,因此,天文學家和曆史學家對一次古代日食進行研究時首先要搞清楚這次日食是否是真實的。
著名天文學家、日食研究家R.R.牛頓指出假日食可分為三類:
⑴類同日食。一個年代史學者把一次日食的日期有意識或無意識地移動一年甚至更多時間,並與另一次日食混同。
⑵文學日食。這類日食出現於純粹的小說作品中,它們完全是杜撰的,但是被一些過分熱心的讀者當成真的。
⑶巫術日食。“在戰爭中、大人物死亡或偉大事業開始時,日食會異常發生。”
最著名的一次與實際情況不符的日食是由希羅多德記載的。公元前485年,薛西斯繼承波斯皇位,成為波斯帝國的第四代皇帝。當時的波斯國力極其強盛,是一個號稱“宇宙之王、偉大之王、強有力之王、波斯之王、巴比倫之王、萬邦之王、世界四方之王”的橫跨亞歐非三大洲的龐大帝國。而薛西斯對此還不滿意,他決心征服愛琴海彼岸欣欣向榮的希臘城邦。
4年後,即公元前481年,薛西斯向臣服於波斯的46個國家、100個民族征集了25萬人的大軍,浩浩蕩蕩地向希臘挺進。而希臘方麵全部團結起來,也隻有30多個城邦,11萬軍隊。但是,經曆了慘烈的溫泉關之戰(希臘方麵僅依靠區區300英勇的斯巴達人浴血奮戰,竟然殲滅了近2萬波斯軍隊!)和著名的薩拉米斯海戰後,波斯大軍被打得一敗塗地。薛西斯除留下一部分兵力在希臘繼續作戰外,自己率領其餘部隊退回到了小亞細亞。第二年,以斯巴達軍團為核心的希臘聯軍又在普拉提亞徹底擊敗波斯陸軍。從此,希波戰爭的主動權完全被希臘人所操縱,最後不僅將波斯人徹底趕出了歐洲,而且還解放了長久被波斯占領的小亞細亞沿岸各希臘移民城邦。公元前449年,希臘軍隊在塞浦路斯島徹底打敗波斯,雙方訂立和約,曆時30多年的希波戰爭以希臘人的勝利而告終。
希羅多德在他的記載中對這場戰役有這樣一段描述:當波斯軍剛要從呂底亞的薩爾迪斯出發的時候,“太陽離開了它在天上的本位而消失了,雖然天空澄明沒有雲影,不過白天卻變成了黑夜。”
這很明顯是一次日食。如果我們能推斷出它發生的日期,將對我們了解整個進軍的時間有很大幫助。很可惜,天文學這次幫不了我們什麼忙。因為天文學的計算告訴我們,這次在呂底亞可以觀測到的日食發生在公元前480年的10月2日。而希羅多德在書中卻明明白白地告訴我們:大軍是在春天到來時出發的。10月2日日食發生的時候,薛西斯還在薩拉米斯海戰慘敗後逃回亞洲的路上。如果一定要找春天的日食的話,公元前481年的4月18日,即波斯軍從本土開拔的時候,印度洋上倒是有一次日食。但在波斯本土,這次日食隻是部分可見,不清楚是否到了可以讓“白天變成黑夜”的地步。
總之,希羅多德記載的這次日食應該是確實存在的,但要麼發生的地點不對,要麼發生的時間不對。很有可能是後人在講述薛西斯之敗的故事時,有意無意間把日食發生的地點放到了薩爾迪斯,把時間放到了出征之前。這樣安排的目的是很明白的:日食被當作了波斯人失敗的征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