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知識拓展——物質形態小百科(2)(2 / 2)

6.如何防止湯沸騰溢出

在我們煮粥或者煲湯的時候,最頭痛的一個問題是水開後,湯水會溢出鍋外,這樣的話,不僅浪費了湯水,而且還會弄髒廚房的灶台。那麼,如何才能不讓這些湯水溢出來呢?

如果湯煮沸即將溢出鍋的時候,可以迅速向鍋內加入一些冷水,或者用舀子攪動幾下,這樣湯就不會溢出來了。這是為什麼呢?其實,這樣做能夠使湯的溫度降到沸點以下,也就不會再因沸騰而溢出鍋外了。如果加入冷水,同樣可以使湯的溫度低於沸點,並且當冷水和湯混合後,冷水吸熱,湯放熱,二者綜合後就不會使湯溢出來了!

另外,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呢!一般在炒菜之前,通常會先把鍋燒熱,在放入菜的時候,由於菜葉上帶有一定的水,在把菜放入鍋內的那一瞬間,鍋內不僅會發出“吱、吱”的聲音,而且會冒出大量“白氣”。其實,由於水在高溫的情況下會迅速汽化,然後待受熱均勻以後,又會發生液化現象。在高溫的條件下,液化的小水滴又會汽化,所以我們在整個炒菜的過程中都會看到“白氣”,而且還伴有“吱、吱”的聲音。

7.凍豆腐的由來

你吃過凍豆腐嗎?你知道它是怎麼製作而成的嗎?這裏麵還有原理呢.雖然從表麵看上去,豆腐是光滑的,其實在豆腐的內部充滿了無數小孔。在這些大小不一的小孔中,有的是互相連通的,而有的是閉合的,並且這些小孔裏麵都充滿了水分。

你知道水的密度在什麼時候是最大的嗎?它一般在4℃的時候密度最大,而體積卻最小。當水在0℃的時候,就會凝結成冰,同樣的水,結成冰後,體積要比原來大一些,一般大10%左右。因此,當我們把豆腐的溫度降到0℃以下時,它裏麵的水分就會結成冰,而原來的小孔就會被凝結成冰的水撐大。所以,這個時候看到的整塊豆腐就像是被擠壓變形了一樣。

當我們要吃豆腐的時候,一般要等到冰融化成水從豆腐裏流出來以後才能吃,而被冰撐大的小孔就變成了一個個的孔洞,原來的豆腐也變得像泡沫塑料一樣了,這就是我們吃的凍豆腐。它在烹調之後,小孔洞裏灌進了湯汁,吃起來不但富有彈性,而且味道也格外鮮美。這也是凍豆腐受人們歡迎的主要原因,如果你已經被它所誘惑,那麼就去嚐試一下吧!

8.冰箱是如何製冷的

夏季,一般家庭中都會使用冰箱,把食物放在冰箱裏就不容易在高溫情況下變質了。這是因為冰箱具有製冷的功能,但是你知道冰箱是如何製冷的嗎?

一般情況下,要想使一種物質的溫度降低,就要把它所具有的熱量轉移到另外物質上麵。冰箱也一樣,要想使電冰箱內的溫度下降,就必須想辦法不斷地把電冰箱內的熱量移到箱外來。那麼,這一轉換是用什麼方法來實現的呢?它是借助一種叫“氟利昂-12”的物質來實現的,是根據水的物態變化這一原理進行的。然而不同的是,“氟利昂-12”不像水那樣在100℃時才沸騰,而是在零下30℃左右的低溫下就能沸騰汽化,並且在汽化的過程中也要吸收大量的熱量。

因此,把這種物質應用在冰箱的製冷中最好不過了。後來,人們又把這種物質作為冰箱的製冷劑,讓這種液態物質在冰箱的蒸發器內沸騰汽化,吸收冰箱內的大量熱量,達到降溫的目的。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這種物質對大氣中的臭氧有一定的破壞作用,因此目前國際上已經把這種物質列為禁用物質之一。到目前為止,使用的冰箱製冷劑中,並不僅僅是這一種物質,而是添加了能夠抑製它破壞臭氧的改良劑,例如R13A、R600A,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