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以人為本——聚人為能1(1 / 3)

尺有所長,寸有所短

團隊凝聚力說到底就是使團隊成員聚集在一起的力量。這就決定了團隊領導翥和須重視人,學會用人,以有效的用人之道為凝聚力的產生創造條件。

人們常說:“不以成敗論英雄。”可是,在使用人才上,就要以成敗論英雄,就看能不能圓滿完成任務,能不能為企業團隊帶來效益,而不能以幹了多久、經曆了多少坎坷,沒有出現什麼大差錯為依據。企業間的競爭,不進則退,這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自然法則的必然結果。而企業的經營成敗又關係到每一個員工的前途,關係到團隊的凝聚力,所以,決定個業成敗的用人之道也就成為凝聚力強弱的決定因素。

有一句老話,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在用人上,企業隻有將所需各色人等齊集麾下,使每個人都充分發揮其個性專長,又使人與人之間因互補而合作,才能人盡其才。

正像德國大眾汽車的經營鐵腕費迪南·皮埃切說的那樣,隻有在經濟必須的情況下,德國社會才會發生改變。假如企業更人性化了,惟一的解釋就是,它們必須這樣做才能獲得生存。事實表明,世界500強,乃至全球大多數企業之所以在用人上不拘一格,隻重真才實幹,正是由於它們不得不這樣做。首先,勞動力短缺時代在世界範圍內即將到來。很多人口統計數據表明,在21世紀前期,為數眾多的企業將沒有合格的人選擔當關鍵職位。這意味著,如果企業找到了優秀員工,就必須把他們留住。其次,由於企業等級結構扁平化,而且更強調團隊,企業的中層經理數量正在逐漸減少,以致晉升機會更少,所以企業必須通過其他方式留住人才。人性化管理可以及時發現員工的需求和興趣,幫助企業找到晉升以外的其他激勵方式,為企業留住人才。

可口可樂公司的一位人力資源部經理說:“在一個家庭裏,父母關心照顧著每一個子女。同樣,在公司內,人力資源部要以父母之情去關心公司的每一位員工,隨時解決他們的困難,經常了解他們心裏想什麼、幹什麼及其原因,盡量使他們心情愉快地投入工作。”

可口可樂人力資源部根據公司的生產、工作情況製定各部門的人員編製。出現缺員時,人力資源部首先會根據用人單位的要求,在公司內部發出招聘通知,張貼在公司布告欄上或刊登在內部刊物上。招聘通知會具體說明工作性質、待遇以及對應聘人員的要求。公司內部的人員流動一般是不受阻礙的,凡是想報名的員工,隻需填寫介紹本人學曆、工作經曆、能力、健康狀況等的申請表,再附上一封原上司或其他人的推薦信,就可以順利進入麵試階段。當然,如果內部招不到合適的人選,人力資源部會向外招聘。這就有效保證了公司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與可口可樂公司一樣,世界500強精英團隊的用人之道就是:重視識人、用人,並通過建立整套人力資源管理製度來加強對員工的科學管理,做到人盡其才,以確保公司居於領先地位。

實際上,一個企業團隊中,有著各種各樣的專門人才,能否發揮他們的作用,關鍵看團隊領導是否善於發現和使用人才,這不單純取決於方法,實質上還取決於思想意識。經常有一些領導人,總是抱怨人才不安心工作,總想外流,但充其量也隻是停留於抱怨,而不去檢討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殊不知,這正是團隊凝聚力喪失的因素所在。

如果將員工比作演員,老板就是導演。隻有“導演”根據“演員”的不同個性,使每個演員都出演最適合他們的角色,才能演好每一場節目。

所以,團隊領導者一定要記住這個原則:用人不拘一格,隻重真才實幹;盡量讓員工們適得其所;企業的發展也是員工的發展。隻有這樣,才能保持長主而旺盛的凝聚力,也才能保證企業的發展。

用人之長,避人之短

每個人都有缺點,“人才”當然也不例外。如果團隊領導者不是全麵地識別人才,而是隻將注意力停留在他們的某一點,尤其是缺點上,就武斷地得出結論,勢必會使大批優秀人才因此而被拋棄和扼殺。而一個沒有人才的團隊,即使有所謂的凝聚力,也是毫無意義的。

鬆下電器總裁鬆下幸之助,有日本“經營之神”之稱。他說過“欲造一流的產品,先要有一流的人才,沒有人才,事業談不上成功”。對於如何使用人才,鬆下幸之助有他獨到的見解。

許多領導者喜歡用依附型的下屬,認為這種人容易管理,而且比較忠誠敬業。鬆下幸之助卻認為,就一個團隊的前途而言,如果團隊領導隻將注意力集中到員工的忠誠和服從上,對他們的其他個性視而不見,那麼這個團隊就會毫無創見,最終隻能被市場淘汰。

他認為,用人的最終目的,是使組織能有效地運轉。所以,領導者在用人時,應該始終以這一目的為宗旨,理性地挑選人才。

實際上,任何一個領導者,他本身也總是希望多接觸理性人,至少接觸較多的理性人,而不願受到太多情緒的影響。隻是,由於客觀上人各有特點,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所以,鬆下幸之助認為,“作為一個領導者,應該做的就是通權達變,揚員工之長,避員工之短”。

有這樣一個例子,可以充分顯示鬆下幸之助“用人之長,避人之短”的用人作風。那是在一次座談會上,一位下屬工廠的負責人反映:“我那裏有一個年輕人田中,他一點也不聽我的話,總是和我對著幹。真讓人頭疼啊!”

鬆下問道:“你說的是田中一郎啊!我覺得他很不錯啊。”

“你是不知道他有多麻煩哪!我可是大傷腦筋啊!”

“那好,既然這樣,讓他到我這兒來吧。”

結果,田中成了鬆下的手下,在鬆下的教導下,成為了一個極為出色的管理人才。就是這樣,一個在別人眼裏滿是缺點的人,由於鬆下發現了他的長處,並大膽使用他,使他成了出色的人才。鬆下幸之助就是這樣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重視人才、挖掘人才的潛能的。他這樣做,換來的自然是員工對鬆下電器公司的忠誠與凝聚。

客觀地講,人才不等於完人,對他們絕不可脫離實際地拔高要求,隻要他們的缺點不影響工作,就不應該過分苛求。有時候,不妨變換一下角度看,很可能弱點卻是長處。

韓國三星集團的創始人李秉哲用人的訣竅是公平原則。他將“量才用人”作為發揮人才最大效用的惟一辦法;以工作業績作為人事任免和員工待遇的惟一標準。

在三星,“等級就是平等”,也就是說,根據能力的差別,使員工等級化,就是真正的平等思想,而這又以平等地給予每個人發揮其能力的機會作為前提,堅決排除學緣、血緣、地緣的關係,做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發現人的長處是為了要出成果,一個團隊領導者不先問“他能做什麼”,那麼就可以肯定,他的下屬就不會有真正的貢獻。因為這等於他的下屬的無成果。真正“苛求”的老板——真正懂得用人的老板都是苛求的老板,總是先發現一個人最能做什麼,再來“苛求”他做什麼。這就是“用人之長,避人之短”的實際意義所在。團隊凝聚力離不開這樣的用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