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表麵上水的覆蓋麵積約占3/4。水是寶貴的自然資源,是人類生活、動植物生長和工農業生產不可缺少的物質。水是一切生命機體的組成物質,是生命發生、發育和繁衍的源泉。水是生物體新陳代謝的一種介質,生物從外界環境中吸收養分,通過水將各種養分物質輸送到機體的各個部分,又通過水將代謝產物排出機體之外,因此水是聯係生物體的營養過程和代謝過程的紐帶,水參與了一係列的生理生化反應,維持著生命的活力。水還對生物體起著散發熱量、調節體溫的作用。水是人體(以及各種生物體)中含量最多的一種物質,約占體重的2/3。每人每天約需5升水,沒有水就沒有生命。
生產和生活用水,基本上都是淡水。地球上全部地麵和地下的淡水量總和僅占總水量的0.63%。隨著社會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產和生活用水量在不斷上升。人類年用水量已近4萬億立方米,全球有60%的陸地麵積淡水供應不足,近20億人飲用水短缺。聯合國早在1977年就向全世界發出警告:水源不久將成為繼石油危機之後的另一個更為嚴重的全球性危機。近年來多種渠道的報導都在告誡我們人類麵臨水源危機。據估計,全球對水的需求,每20年將增加一倍,但水的供應卻不會以這種速度增加。目前擁有世界人口40%的約80個國家正麵臨水源不足,並使其農業、工業和人民的健康受到威脅。人類不但需水量大,且隨著工農業的迅速發展和人口增長,排放的廢汙水量也急劇增加,使許多江、河、湖、水庫,甚至地下水等都遭受不同程度的汙染,使水質下降。而水質的優劣直接關係到工農業生產能否正常進行,關係到水生生物的生長,更關係到人體的健康,因此,水質的優劣極為重要。
天然水可分為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三大類。天然水體又是江、河、湖、海等水體的總稱。所有的天然水體總是要和外界環境密切接觸,它在運動過程中,會將接觸到的大氣、土壤、岩石等所含多種物質挾持或溶入,使自身成為極其複雜的體係。大多數天然水體的pH值為3~9,其中河水pH值為4~7,海水pH值為7.7~8.3。天然水體中通常含有三大類物質,即懸浮物質、膠體物質和溶解物質,如表1-2所列。
分類主要物質
懸浮物質細菌,病毒,藻類及原生動物,泥沙,粘土等顆粒物膠體物質矽,鋁,鐵的水合氧化物膠體物質,粘土礦物膠體物質,腐殖質等有機高分子化合物溶解物質氧,二氧化碳,硫化氫,氮等溶解氣體,鈣,鎂,鈉,鐵,錳等離子的鹵化物,碳酸鹽,硫酸鹽等鹽類,其他可溶性有機物水的化學式為H2O。純水是一種無味無色的液體。天然水多呈淺藍綠色。水是氧的氫化物,與同周期的同族的一些元素的氫化物(如H2S,CH4等)相比,水的許多物理常數均表現出“異常”。如水的生成熱很高,所以其熱穩定性很大,在2000K的高溫下離解度不足1%。
水的冰點為0℃(273.15K),沸點為100℃(373.15K),所以在常溫下,水為液態。
溫度改變時,水的體積變化也不尋常,它在0℃~4℃範圍內,一反“熱脹冷縮”的普遍規律,而是在4℃時密度最大,高於或低於此溫度時,密度都較小,因此當水結冰時,體積反而脹大而變輕,所以冰浮在水麵上。水的這一特性,對自然界水下生命的保護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當冬季河流、湖泊冰封水麵時,反而保護了水下生物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