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體廢棄物就是一般所說的垃圾。垃圾是人類生產中必然產生的遺留廢料,或是人類新陳代謝排泄物和消費品消費後的廢棄物品。
城市垃圾指居民的生活垃圾、商業垃圾、市政維護和管理中產生的垃圾,不包括工廠生產排出的工業固體廢棄物。當前城市垃圾問題的兩個特點是數量的劇增和成分的變化。人口劇增、城市人口密度大,必然導致城市垃圾數量的劇增。
堆放的垃圾若不及時清除,必然汙染空氣,有損環境,且會滋生蚊蠅等害蟲,危害人體健康。垃圾對土壤、水體和大氣均會造成嚴重的汙染。垃圾中的化學汙染物和生物病原體,如致病菌和寄生蟲,會汙染農田和土壤。人食用受汙染土壤上生長的蔬菜,瓜果等就會感染腸道傳染病、寄生蟲病等疾病。垃圾經過雨水淋瀝,流入河流或滲入地下,將使地表水和地下水受到汙染。若將垃圾直接倒入河、湖、海,會使水麵到處漂浮著塑料製品、廢瓶、雜物等,不僅有礙觀瞻,還會導致生態平衡的破壞。垃圾中有機物的腐敗、分解產生惡臭,細顆粒隨風飄揚,會汙染大氣和環境;而焚燒處理時的煙塵也會汙染大氣。因此,對垃圾若不做及時的、正確的處理,對環境汙染是很嚴重的。隨著自然資源不斷開發利用、人口的增長以及人均消費水平的提高,世界各國的垃圾以高於其經濟增長速度2~3倍的平均速度增長,垃圾已成為現代都市越來越嚴重的環境問題。
全世界每年產生的垃圾大部分來自西方經濟發達國家,美國是產生垃圾最多的國家。西方發達國家往往打著可重複利用物資的幌子,向發展中國家傾銷有害廢料,例如每年有數百萬隻廢棄汽車電池從歐洲、北美洲出口到巴西、菲律賓等地,當地的回收加工工廠僅靠一些簡陋的設備對其中的鉛重新熔煉回收,工人的健康和生態環境都受到嚴重損害。其他出售的所謂廢金屬,實際上裏麵摻雜著許多有害廢棄物,而其中有效成分很低。
1996年報導的發生在我國的幾起“洋垃圾”事件更是觸目心驚。近年來,發展中國家強烈譴責發達國家轉嫁汙染的惡劣行徑。1989年3月22日聯合國通過了《巴塞爾公約》,1995年9月22日,100多個國家的代表在日內瓦通過了《巴塞爾公約》的修正案,禁止發達國家從最終處理為目的向發展中國家出口危險廢料,並規定發達國家在1997年底前停止向發展中國家出口用於回收利用的危險廢料,決心封殺洋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