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集團是指那些利益相同、主張相近的個人或群體,依據法律或約定自發結成的相對獨立的社會團體,也可以是無明顯組織形式的群體。利益集團在我國還是個比較陌生的概念,在政治學界的深入探討和研究也剛剛開始。本文不揣淺陋,就目前我國關於利益集團的幾個問題談點粗淺的看法,以就教於學界同仁。
一、利益集團的出現及利益集團分析法
利益集團是社會進步的產物。當人類社會發生了工業革命,科技進步帶來經濟的突飛猛進後,原有的社會利益格局被打亂,從單一向多元轉化。現代社會的任何一種社會變革,對各個層次各個群體的公民來說,不再是同步同向效應了,而是產生了多向效應:對一部分人有益,對另一部分人就不那麼有益甚至有害。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利益相近的團體和個人便組織起來,形成了各種各樣的經濟性或非經濟性利益集團,前者如工會、個體勞動者協會、消費者協會等;後者如宗教團體和種族團體等。利益集團的出現,是現代社會的必然現象。
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嚴格意義上的利益集團出現較晚,且由於民主化程度低,因而對利益集團的形成及活動在客觀上有一種壓抑作用,但它畢竟隨著近現代文明問世了。我們過去將不同利益集團的人們隻簡單地區分為“人民”和“敵人”,對工會、婦聯、文聯、科協這樣實質上已形成的利益集團,也不予正視,不視之為利益集團,而隻視做一元政治內的群眾團體。黨的十一一屆三中全會前,是我國社會利益集團的蒙昧時期。這一時期由於經濟的落後、政治的禁錮,利益多元化傾向還不明顯,不同利益層次的人們的凝聚意識還不強,因而利益集團少,其獨立意識不強。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由於在經濟和政治方麵,十多年間走了比過去幾十年更遠的路,我國社會的利益多元化傾向日趨明顯。盡管國家與民眾的總體目標和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具體的、暫時的、直接的利益卻不盡相同。比如實行廠長負責製,部分黨委書記和部分工人就不十分讚同,提高知識分子的待遇,其他階層的人士就有不同看法。由於政治民主化的進展,人們再不願將自己的價值意識和看法憋在心裏了,而是要通過多種方式和途徑進行利益表達,並且維護自己的利益。中國的利益集團終於從半休眠狀態進入了半興奮狀態,從稀少發展到眾多,從隱蔽走向顯露。這是中國社會走向現代化過程中,政治生活方麵具有突破性意義的變化。
隨著利益集團這種社會鬆散組織的擴大與活躍,在政治學(盡管它剛剛複蘇)和整個社會科學的研究中,“利益集團”這一術語的出現越加頻繁,且在悄悄取代“人民”“群眾”這些籠統含糊的概念。現代政治分析方法包括利益集團分析法,也正在有意無意地對單一的階級分析方法提出了挑戰。這也是社會曆史發展的必然現象。
利益集團分析方法與以往我們用熟用濫了的階級分析方法有很大的不同,它“不是著眼於階級、階級鬥爭和社會革命,而是著眼於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即著眼於滿足人們的利益需要;不僅僅是從生產資料所有製方麵,而是從社會分工和勞動分工、所有製、經營方式、分配方式等多方麵,對我國現階段的人群進行劃分”。過去我們采用的對於人及人類群體的階級分析法,把有著多種利益要求、政治態度和價值取向的人們簡單地分為“人民”和“敵人”。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特別是在作為整體意義上的對抗階級消滅以後,再單純用它來分析11億公民的精神結構、價值取向和政治態度,就不那麼適用了。為了及時追蹤和反映時代,對當前人們的社會心理及價值取向作出準確的判斷,利益集團分析法應當成為現代政治學的新方法。
二、利益集團的存在實證及其分析法的現實意義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經濟上逐步走向商品化、現代化,政治生活也開始走向公開化和民主化。憲法所賦予公民的民主權利在逐步複歸公民,主體意識在覺醒,參與意識在強化。雖然這種變化還不盡如人意,但畢竟在向前發展。擺在全體國民麵前的艱巨任務,就是要搞好政治體製改革,建立高效的科學民主的政治機製和民主自由的政治生活,促進“民主、文明、富強”目標的實現。從這個意義上講,在當前我國的政治生活中,對利益集團的認可,對利益集團分析方法的采用,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第一,采用利益集團分析法,可以使黨和國家的決策反映各個階層、不同群體的利益,使之最大限度地符合絕大多數人的願望要求,從而增強凝聚力,調動公民的積極性,減少決策及其實施過程中的失誤與阻力(摩擦和內耗),使決策變為現實。
長期以來,黨和政府思維中的一個誤區,就是把全體公民視為鐵板一塊,以為其利益是完全一致的,其要求和願望也是毫無差別的。因此,在決策時不注意廣泛聽取各利益集團的意見和要求,憑經驗決策,靠少數理論家和同僚的意見決策,就難以避免決策的不完善和失誤。這源於傳統文化的影響。
我們黨和國家建立的曆史背景是落後的半封建社會,經濟的極端落後和政治的極端專製,極易造成強調大群體利益、忽視個體利益的單一化傾向,各利益集團的功能得不到發揮。新民主主義階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大眾與內外反動勢力的矛盾,因此,推翻封建主義、帝國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這個宏偉目標,基本上代表了全體公民的主要利益要求,此間的黨政決策機製是必需的,無可選擇的,並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在當代,隨著商品經濟的確立,民主意識的增強,利益多元化傾向的發展,這種決策機製遇到了困惑和挑戰,已經不適應改革和發展的形勢了。因為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是當代社會的必然要求,科學化民主化的一個重要方麵,就是要搞好各利益集團的利益表達和聚合,並在搞好相同利益的綜合和不同利益的協調的基礎上進行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