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搞好西部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建設,如何在改革開放中使西部振興起來,以縮小東西部差距,對於加強全國人民的團結,增強我國的國力和發展後勁,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至關重要的問題。振興西部,需在經濟、政治和文化等方麵作一係列艱苦的努力,其中觀念變革與認識水平的提高尤為緊迫。
根據西部地區目前的社會基礎和人們的文化素質及心理素質,根據西部地區所麵臨的主要問題以及所擔負的主要任務,我們以為,當前西部地區應當解決好以下這樣幾個認識和觀念問題。
一
西部地區要把同國外、同沿海地區的聯係看得比西部各省區之間的聯係更為重要。橫向聯合,這是經濟文化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人類文化的結晶。搞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不搞橫向聯合不行。這一觀念已經基本建立起來了。但在解決了認識問題後,還有一個方法問題。怎樣聯合,並未解決得很好。擺在西部麵前的橫向聯合之路很多,可以就近與本省區或鄰省區聯合,這樣聯係方便,而且在心理上也有安全感;也可以與東部沿海地區聯合,但這樣路途遠,困難相對較多,也常有上當受騙之虞;還可以與外國聯合,這方麵的困難就更多。在眾多的道路麵前,究竟應當選擇哪一條?我們說,應主要選擇後兩條。選擇第—條固然方便可靠,但因為西部地區總體科技水平較低,低水平間的聯合很難為雙方帶來突破性進展。這種低水平的複加,應當盡量避免。選擇與沿海地區和外國聯合之路,雖然困難較多,在利益分成等方麵可能還要吃一些虧,但可以引進先進設備、先進技術和先進的管理經驗,並可以運用這些有利條件使自己的企業取得突飛猛進的發展。從長遠看,是劃得來的,可取的。從寧夏近年來發展橫向聯合的情況看,凡是與上海、浙江等省進行聯合的企業,大都取得了較快的發展。在這方麵,我們的思想應當更解放一些,膽子更大一些,步伐更快一些。
在橫向聯合方麵,要樹立明確的擇優思想和長遠發展思想,要徹底打破為求穩怕亂,或圖省事,進行本地區和鄰近地區的“近親繁殖”、拉郎配的封閉觀念,眼光向外,致力外聯。
在加強同沿海地區的橫向聯合時,必須切實搞好信息工作,密切注意外地特別是發展較快地區的動向,注意引進成本較低、技術先進、最適合自己的技術和經驗,避免孤陋寡聞和隨便湊合。要優化外聯方案,做到以最小的代價獲取最大的成效。
二
要樹立科學的“優勢”觀,學會掌握和駕馭國際國內的大市場。找空當,在夾縫、空白點上求發展。要講優勢,也隻能在世界經濟一體化、國際經濟大循環等背景下去找,而不能關起門來查家底,自我欣賞,自我陶醉,看什麼都是優勢。多,不一定是優勢;有資源,也未必就是優勢。要害在於是否能很快將資源轉化為能源,轉化為生產力,盡快地開采利用,在國內國際競爭中發揮作用。我區煤的儲量確實極其豐富,但由於我國其他地方如山西、東北、河北、陝西等前沿省區比我們的煤更多,而國際上需煤量也是有限的,加之我區交通極其落後,煤難以外運,每年出口的太西煤,也不過幾萬噸。外運的路很窄,就地消化的前景也不是很樂觀,電廠、化肥廠、碳素廠建了一些,但消耗煤的數量有限。多建電廠,把煤變成電輸出去,又缺乏資金。所以煤雖多,也形不成什麼“優勢”。再說“農業優勢”,我區目前每年產糧約15億千克,我區已有430萬人口,每人不足400千克,略低於全國人均占糧數。可墾地也不是太多,前幾年曾提過“開發100萬畝荒地”的口號,這100萬畝荒地有沒有價值開?就是有價值開,多少年才能開出來?開出來又能打多少糧?現在川區的好地畝產量在500千克左右,在沿賀蘭山邊地區和銀北鹽堿地區開出的田,每畝產300千克也很不容易,即以300千克計,100萬畝也隻能產3億千克糧,而開這100萬畝荒地需時也許要10年、20年,在這期間,人口又要增加多少!我區人口增長率一直高於全國,1982年全國人口普查時我區不足410萬,而短短5年時間,增加了20萬,10年該是40萬,20年該是80萬,或者更多。從墾荒地上打出的糧食,也隻夠新增加人口的消費,平均每人也不足400千克。所以我區的農業提供不了多少商品糧,也無多少優勢可言。
封閉條件下確定的“優勢觀”,不但無益,而且有害。比如前幾年我們把“紅、黃、藍、白、黑”五寶視為優勢,但靠這五寶,能使寧夏經濟翻身嗎?枸杞全是金豆子,又有幾顆!現在我們把這個“優勢觀”拋棄了,我們的視野也就開闊了。動輒定“優勢”,隻能使我們背上一個個沉重的包袱,束縛我們的手腳。隻有打消了封閉圈內確定的“優勢觀”,才能闖出一條路。目前,黨中央和國務院確定了沿海地區對外開放的新格局——兩頭在外,麵向世界,參加國際經濟大循環。這樣一來,就為西部地區讓出了部分原料和市場,這是一個絕好的發展機會。西部地區確定新的經濟發展戰略和文化發展戰略,要根據各自的條件,研究怎樣利用這一機會,確定自己應作何調整,增加什麼生產,怎樣生產,銷往何處,怎樣逐步吸引東部的資金和技術。如果說我們有優勢,那就是我們生產的空白點大,可以大力填補和發展,我們的市場也有相當的容量,如果東部退出一部分,我們就大有發展前途。在這一新的格局中,也許原來認為是優勢的,不一定能發揮大作用,原來認為是劣勢的,沒有發展前途的,現在卻可以有用武之地。比如輕工業,原來認為西部競爭不過東部,不宜發展,但新格局一經建立,西部便可適當發展輕工業了。正確的方針是西部要做好拾遺補缺的工作,什麼項目能給我們帶來效益、且簡便易行、對技術條件的要求不是太高、我們能做到,我們就幹什麼。在這方麵,毛澤東同誌的遊擊戰爭思想仍有一定的指導意義。總之,一切要著眼於發展生產力,著眼於實事求是,而不要硬找出幾點所謂的“優勢”,來擺花架子。那樣也許可以自我炫耀和安慰,但是最終受害的是我們自己。沿海地區實行國際經濟大循環,對西部來說,是一次機遇,也是一次挑戰,是一場大競爭。在這場競爭中,誰能找到自己真正的優勢,迅速選定目標,調整戰略,奮發向前,爭分奪秒,誰就能走在前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