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節 奶牛飼養技術(3 / 3)

(四)幹奶期

奶牛在分娩前的一段時間停止泌乳,該期成為幹奶期,一般幹奶期為60天。幹奶牛的飼養可分為三個階段。

幹奶前期(1周-℃2周),該期飼料應以粗料為主(幹草),最好不用多汁料及糟渣類飼料,糟料搭配要合理,其中蛋白質含量應適當降低,現場飼養時應根據母牛體況和粗料品質進行調整,對膘情良好的母牛一般僅充分喂給優質幹草即可。總的目的是在滿足營養需要的前提下使母牛盡早停止泌乳活動。

停奶結束到產前兩周以粗料為主(禾本科幹草),體況太差的可補充精料和玉米青貯料。如果礦物質和維生素不足時須另外補充。

產前2周到分娩(圍產期)應考慮如何使瘤胃微生物活動能適應分娩後的飼料組成。精料從0.5千克開始增加到產前達到體重的1%-1.5%。

另外,在幹奶期還要讓母牛增加運動,飼養時注意飲水、溫度和環境衛生。飲水溫度以10℃-19℃為宜。初產牛加強乳房按摩,按摩可在配種後進行,每天5分鍾-10分鍾,可促進母牛的乳房發育,提高產奶量。幹奶期應防止奶牛過肥,否則易發生產後奶牛食欲不振和繁育不良等損失,應防止盜食。

五、奶牛疾病的預防

(一)牛結核病的防治

結核病是一種人畜共患的慢性傳染病,牛是易患結核病的一種動物,尤其是乳用型的牛。患有開放型的結核病病牛是散播本病的主要來源,病牛通過咳嗽的飛沫將病菌排到外界,受汙染的水和飼料被健康的牛采食後即有患病危險。牛結核病的潛伏期短的僅十幾天,長的可達數年。初期幾乎沒有明顯表現,但牛的體質在不斷下降,慢慢表現出咳嗽頻繁,出現喘息,若消化道有結核病灶則食欲不穩,便秘與腹瀉交替發生。如乳房有結核病灶則可摸到硬塊。

防止牛群中發生結核病的主要措施是奶牛場每年最好定期用結核菌素對每一隻牛做結核病檢查,對那些反複幾次呈陽性反應的牛要隔開飼養並詳細觀察,對無飼養價值的重病症牛以淘汰為好。加強牛的營養,飼料中應有充足的蛋白質與維生素,青飼料不可缺少。避免密集飼養,牛舍環境應幹爽衛生,牛應有充足的戶外活動。

(二)牛口蹄疫的預防

口蹄疫是一種傳染性很強的疾病,患有這種疾病的動物是最主要的傳染源,病毒主要存在病畜的水皰病變裏,大量的牛患有口蹄疫時,因病變出現在口腔、舌和蹄部,造成牛采食困難,蹄部糜爛、壞死,甚至蹄匣脫落不能行走。如果疾病發生在農忙季節還會影響農業生產。口蹄疫可以通過直接接觸和間接接觸進行傳播。感染了口蹄疫病毒的牛大約經過一周左右的潛伏期(平均2-4天)開始出現病狀。首先是精神萎頓,食欲減退,體溫上升到40℃左右,接著口腔不斷有吮吸的聲音,並流出一些帶有泡沫的唾液,此時,病牛完全不食不喝,反芻也完全停止。大約再過1-2天,可以發現病牛的口腔內出現一些大小不等的水皰,稍遲蹄冠和趾間的皮膚上也出現類似的水皰。24小時之內大多潰破,潰破後可見底麵組織糜爛與壞死,有的甚至蹄匣脫落。

發現可以口蹄疫時,應立即報告有關獸醫檢疫部門,請求協助做出診斷。采取緊急措施,如封鎖場地、隔離病牛,對牛舍、場地和用具進行嚴密消毒。以流行地區同血清型口蹄疫病毒製備的疫苗進行緊急預防接種。病疫處於初期的牛,可用抗口蹄疫高免血清進行治療,病牛每公斤體重用量為1-1.5毫升。口和蹄的局部病變可用3%的煤酚皂拭洗,並以碘甘油或魚石脂軟膏。乳房上的病變先用肥皂水清洗,然後塗以金黴素、四環素或磺胺軟膏。對惡性口蹄疫的病牛,可從靜脈輸入含10%葡萄糖的生理鹽水,小牛一日兩次,每次800-1000毫升,並肌肉或皮下注射苯甲酸鈉咖啡因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