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齡和年齡一樣嗎
骨齡和年齡不是一回事。骨齡是孩子骨骼發育的指標。例如腕骨骨化中心出現的年齡大致如下:1歲頭狀骨,2歲鉤狀骨,3歲三角骨,4歲月狀骨,5歲舟狀骨,6歲大多角骨,7歲小多角骨,8~14歲豌豆骨顯影。如果年齡大於骨齡,說明孩子的發育遲緩;如果年齡小於骨齡,說明孩子的生長潛力較小,但這種情況少見。
利用骨齡我們可以發現什麼
利用骨齡還可以推斷骨骼發育情況,了解青少年骨骼生長潛力。假設兩個11歲的女孩,身高都是148厘米,其他條件基本相同,一個女孩骨齡隻有10歲,說明她離骨骺愈合還有相當長的時間;另一個女孩骨齡13歲,已接近女孩發育的平均骨齡水平,相當於比正常發育的孩子少長兩年,還會提前停長。這二者相比,後者的生長期潛力較前者就相應地要少長三年。骨骼最終定型時,前者明顯具有優勢。
看骨齡就能知道你能長多高
由於骨骼的線性生長,長骨兩端軟骨不斷生長,骺軟骨不斷地分泌成骨細胞並逐步骨化,骨就不斷增長,人就隨之長高。成年以後,骺軟骨全部骨化,骨幹與骨骺連成一體,稱為骨骺線閉合,骨骼就不再增長,人的長高也就停止。因此人的長高更多的是與骨成熟度即骨齡相關,而不是取決於實際年齡。兒童長高的潛力在醫學上可通過骨骼的成熟程度來預測生長潛力。
人一生的3個生長發育期
人的一生有3個生長發育期;一周歲內;學齡前期(4~6歲);青春期(13~18歲左右),這3個時期都是人體發育的猛增時期,所以,這些時期的營養問題非常重要。骨骼是人體的支架,身材高矮與骨骼直接相關,鈣質是構成骨骼的主要無機鹽,在海帶、芝麻、蝦、蛋黃和許多綠葉蔬菜中含量較高。蛋白質是人體組織細胞的重要組成部分,如其供應障礙,人體就會發生疾病,甚至死亡,何談長個兒呢?但在自然界裏沒有任何動物和植物的蛋白質完全符合人體的需要,因此,隻有將多種食物蛋白質混合食用才能發揮其互補作用。我國人民膳食習慣以穀物為主,如玉米、稻米、小麥和幹豆類,其他如黑大豆、黃豆、表豆、蠶豆、綠豆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動物蛋白以瘦肉、禽、蛋、魚類等含量豐富。
關於骨髓你了解多少呢
骨髓位於較大骨骼的腔中,占人體體重的4%~6%,含有造血幹細胞以及多種其他的幹細胞,它們可以分化產生不同的組織。骨髓是重要的造血及免疫器官。
紅骨髓和黃骨髓
人體大部分骨頭的中央部分有空腔,也叫骨腔,骨腔內所含的物質叫骨髓。骨髓分紅骨髓和黃骨髓,紅骨髓中的造血幹細胞具有造血功能,人體血液中的紅細胞、血小板、淋巴細胞、粒細胞等,都是由它經過多次分化發育而成的。
胎兒與嬰幼兒的骨髓都是紅骨髓,大約在5歲時,骨髓腔中出現脂肪組織,即黃骨髓。紅骨髓造血功能活躍,而黃骨髓隻保留著造血的潛力。黃骨髓隨年齡增長而逐漸增多,成人時期,紅黃骨髓約各占一半;在需要的時候,紅骨髓的比例會大幅提高。
骨髓的重要性
人體內的血液成分處於一種不斷地新陳代謝中,老的細胞被清除,生成新的細胞。骨髓的重要功能就是生成各種細胞的幹細胞,這些幹細胞通過分化再生成各種血細胞如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淋巴細胞等,簡單地說骨髓的作用就是造血功能。因此,骨髓對於維持機體的生命和免疫力來說非常重要。
什麼是“骨髓移植”
它是器官移植的一種,即將正常骨髓由靜脈輸入患者體內,以取代病變骨髓的治療方法,用以治療造血功能異常、免疫功能缺陷、血液係統惡性腫瘤及其他一些惡性腫瘤。用此療法均可提高療效,改善預後,得到較長生存期乃至根治病症。
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簡稱“中華骨髓庫”,其前身是1992年經衛生部批準建立的“中國非血緣關係骨髓移植供者資料檢索庫”。2000年11月,經衛生部同意改為現名。它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國家級開展造血幹細胞捐獻和用於移植治療的工作體係,總部設在中國紅十字會總會,統一管理和規範全國造血幹細胞的捐獻工作,包括誌願捐獻者的組織、征集、登記、HLA分型,開展為患者搜尋相合的造血幹細胞捐獻者及移植治療服務等。捐獻者和患者的各項資料通過計算機長期保存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