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聖經·舊約》中,12更是一個被廣泛應用的、充滿神秘的數字:古老的以色列人——希伯來人雅各布(亞伯拉罕之孫)有12個兒子,他們後來成為以色列12個氏族的祖先;以色列軍事首腦約穌亞在約旦建造了12座墓碑;薩羅莫(以色列和猶太人的國王,公元前965—公元前926年)的洗禮盒上有12隻銅牛;高級牧師胸前掛著嵌有12顆寶石、能保佑人的胸牌。他們為什麼會特別鍾情於12這個數字呢?
同樣,在《聖經·新約》中,12這個數字也頻繁出現:耶穌有12個門徒;神聖的耶路撒冷有12扇大門,它們建在12塊基石上,上麵刻有12個信徒的12個名字;在耶路撒冷,每次朝拜耶穌的人數隻允許12×12=144人。
“12”如此受到青睞,除了它是個吉利數字之外,難道真的就沒有別的奧秘嗎?然而,迄今為止,還真沒有人能探出究竟。
“13”是凶還是吉
唐末李克用有義子13人,官皆太保,時稱“十三太保”。熟知《隋唐演義》的人也知道,唐王李世民的大將秦瓊曾做過楊林的十三太保。在古代中國,“13”是一個吉利數字,漢武帝設13刺史部;元明朝有13布政司;清順治年間設13衙門。
“13”在中國
中南海內的豐澤園,原來是皇帝的親耕之處,其麵積正有一畝三分。以至於今天,我們還有“各人種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的說法。將相的府第門前總要擺上一對銅獅子或石獅子,這獅子可不是隨便擺的。雄獅居右,左爪下踏著一個球,俗稱“獅子滾繡球”,象征著統一天下和王權的至高無上;雌獅的右爪下踏的是一隻小獅子,俗稱“少師太保”,象征著子嗣昌盛、繼往開來。獅子頭上的“疙瘩”是最講究的:一品官員府前的獅子,頭上有13個疙瘩,俗稱“十三太保”,每降低一級官品,獅子的頭上就會減少一個疙瘩。七品以下的官員是沒有資格在門前擺放獅子的。
從地理建築方麵來看,杭州的六和塔和西藏拉薩的布達拉宮,都采用13層的建築結構,山東曲阜縣孔廟有十三碑亭,北京至今尚有明十三陵。
相傳大禹治水曆時13年,忙得三過家門而不入。苗族的神話《楓木歌》中說,苗族的遠祖薑炎是蝴蝶生下的13個蛋孵化而出的,因此苗族每隔13年都舉行一次大祭祖(史稱“吃牯髒”),來祭祀薑炎和蝴蝶。
在戲曲界,有“同光十三絕”,指清朝同治、光緒年間十三位著名昆曲京劇演員。儒家也有經典《十三經》等。
“13”在別處
在西方,有相當多的人認為13是一個不吉利的數,因而在大多場合都盡量避開這個數,有些西方國家至今不用13作為門牌號。美國宇航局也一直避免用13這個數字去命名任何航天器。1970年4月13日,美國“阿波羅13號”飛船前往月球途中,服務艙2號液氧箱發生爆炸,導致登月任務立即取消。3名宇航員乘坐受損的飛船九死一生返回了地球。
那麼,西方國家為何會忌諱“13”呢?有三種說法。
西方國家忌諱“13”的來源
一種說法是原始人隻會用十隻手指和兩隻腳計數,因此隻能數到12,13便是未知的可怕數字。
第二種說法來自挪威神話傳說,天國有12位神,為祭祀陣亡將士的英靈舉行了一次宴會。沒想到來了一位不速之客凶神羅基(第13位神),他殺害了最高神奧丁之子——光神鮑爾德,眾神由此而消沉,“13”也因此變成邪惡之數。
第三種說法,也是最廣為人知的。《聖經》上說,耶穌和他的12門徒(共13人)共進晚餐時說:“同我吃飯的人用腳踢我。”暗指叛徒猶大會出賣他。第二天,耶穌被捕並被釘在十字架上。為此,“13”永遠負上不吉利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