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白尼的生日是1473年2月19日,牛頓的生日是1642年12月25日,高斯出生於1777年4月30日,居裏夫人出生於1867年11月7日,隻要按照上麵的方法去計算,最後一定都得到9。實際上,把任何人的生日寫出來,作同樣的計算,最後得到的都是9。
無處不在的“12”
數字“12”是“13”的“弟弟”。但由於“哥哥”13的名聲不太好,被西方人視為一個不吉利的數字,連出門、遠行、會客、門牌號碼等等都盡可能避開13這個數字。但也有例外,當有人讓你選擇每小時工資是12元還是13元時,想必不會選12而選13,盡管這是個不吉利的數字。
數字“13”的弟弟
12的命運遠比其哥哥13好。人類自有能力數數以來,就一直相信某些數字擁有控製人,或者說是決定其命運的神力。12就是其中一個既重要又奇妙,既吉利又神秘的數字。
重要而奇妙的“12”
不知道大家是否發現,在我們生活中,“12”這個數字隨處可見,人們須臾也離不開它。
鍾表是以12小時計算的,一天分為兩個12小時,一個小時分為5個12分鍾,一分鍾分為5個12秒鍾。
一年365天,被分為12個月。為什麼要如此劃分?這是因為一年中有12次滿月或圓月。此外,中國人還有12生肖,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每年一屬,12年一個輪回,真是奇妙無比。
更奇妙的是,古希臘人對12的用法另有一套。他們認為12是3與4相乘的結果,由此引申出人類的三種個性,即麵對不同情況的三種基本反應方式:一種人的反應方式是積極的;另一種人則相反,毫無反應,平靜異常;第三種人反應一般。
無處不在的“12”
現代天文學為了研究星空的需要,把整個宇宙的星空劃分為88個區域,即星座。我國古代則稱之為星宿。而在中世紀以前,人類將星空隻分為12星座,用12種動物命名之。法國15世紀一個公爵的計時本就是一個證明。
在數學三維理論中,12被稱為“吻數”。所謂“吻數”,就是“可以相吻之數”:12個球體包圍一個球體的話,中間的這個球體可以為周圍的12個球體中的每一個觸及。多一個就不行。
在化學中,碳是最基本的元素之一。在化學元素周期表中,碳的原子量為12。難道這僅僅是巧合,並無什麼暗示嗎?也許是因為碳有6個質子和6個電子。由碳生成了三個對人類異常重要的變體:煤炭、石墨和鑽石。
由此可見,“12”這個數字涉及各個科學領域,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在所有的數字中,有誰能同它“爭奇鬥豔”?
吉利而神秘的“12”
有人開玩笑說,“13”這個數字不吉利,是因為它“獨斷獨行”,隻能為1和13本身除盡;而12這個數字最為“大度慷慨”,除了1和12可以將它除盡之外,它還可以為2、3、4、6四個數字相分,所以它是個吉利之數。
在希臘神話中,幸運之神朱庇特繞太陽一周需要12年。於是,有人就將12看成吉利幸運之數,因為他們相信,每隔12年,朱庇特會給他們帶來運氣。而希臘曆史學家希羅多德研究後發現:古希臘人在小亞細亞建造了12座城池,此後再也不肯建造了,因為他們認為12這個數字是神聖的,是不可超越的。
“12”到底藏著什麼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