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南大理古城(2 / 2)

人說雲南菜酸辣,其實這的口味很走極端,不是太甜,就是太辣;不是太辣,就是太酸。反而它的地方小吃要比賓館的菜要好吃許多。“過橋米線人人愛”,因此遠近聞名的“過橋米線”是不能不嚐的。先上一大碗滾燙的湯,手一碰會立刻燙起一個大包。將兩盤生的韭菜、豆皮、生肉、火腿“下油鍋”,在將米線小心地倒入,燙熟的“過橋米線”就可以吃了。據說是因為當年一書生的老婆怕飯菜涼了,發明了這種吃法。對了,這裏要提一下,雲南這邊,不叫“吃飯”而叫“幹飯”。“幹”是“花大力氣去做”的意思,“吃飽了”叫做“幹大肚子”。這就有意思了。大理那邊管“蘋果”叫“屁股”,“吃蘋果”當然就叫“幹屁股”,“幹”完還要問一問你“幹大肚子了沒有”。得知此事,我們一行人都笑翻了。

據介紹,中國56個民族,雲南就有52個,5000人以上的有25個,這麼多的民族,稱呼自然五花八門,而且頗有學問。對於女士,千萬不能叫“小姐”,人家會認為你說她從事不良職業,會很不高興的。在這叫“阿詩瑪”比較得體,在大理就要改叫“金花”了,在麗江就得叫“胖金妹”,在版納又要叫“騷哆哩”了,如果你記不住,那麼“阿妹”就可以了。

導遊還向我們透露了雲南阿妹身材苗條的秘訣,即雲南阿妹吃的都是“兩條腿的”,也就是隻吃雞鴨魚,很少吃豬肉或牛肉。所以各位想瘦身的美眉們不妨多吃吃“兩條腿的”。

“雲南十八怪”和當地的自然條件以及風土人情有很大關係,許多都頗有意思。比如“小和尚談戀愛”說的是傣族小男孩必須要出家,他們出家不是看破紅塵,而是去學知識的。如果不出家,就會被人看不起。他們出家三年後可以還俗,所以經常能在版納的馬路上看到一個小和尚騎著摩托車,後麵帶著個“騷哆哩”。如果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許多民族的服飾在身後都有兩個像領帶似的飄帶,這又是一怪,叫做“領帶當腰帶”。此外還有“三個蚊子一盤菜”“五個老鼠一麻袋”都是說雲南的蚊子和老鼠大的嚇人……正是因為有這樣那樣的怪事,雲南這片神奇的土地越發令人著迷。

我喜歡和他人一起出遊,一路欣賞美景,一路歡聲笑語。一個個鮮活的生命,一陣陣爽朗的笑聲,和美景一樣令人陶醉、神往。

喜歡聽李太太那爽朗的笑聲,那種笑聲能感染人,讓你不自覺地跟著她開懷大笑,忘掉一切。在笑聲中很難想象她年輕時候是一名英姿颯爽的女警,陀槍師姐。她胖胖的,很可愛,人家說她不能穿花衣服,她偏做花衣裳;人家說她不適宜穿紅衣服,她偏穿紅衣服,而且紅的很鮮豔。有時就應該相信自己,她穿紅的真得很好看,很有氣質。

隨行的教授們,與在三尺講台上看到的很不一樣,褪去一本正經,有的是風趣幽默。第一次感受到教授不為人知的另一麵。楊叔叔是個性情中人,很容易投入,所以很容易落淚。他會被世上不為世俗左右的真情所感動,為殉情穀的美麗傳說而潸然淚下,為一部電影而唏噓長歎。以前很少見到男士落淚,特別是教授,這次見識到了,卻很為之感動,男人和女人平等,誰都有被感動的權利。或許這才是人類心靈深處那片不為世俗所玷汙、所麻木的淨土。從他身上可以看到文人騷客的痕跡,作詩、猜謎或玩文字遊戲是他閑暇時的愛好,所以在長途車上我們不是猜謎,就是成語接龍。

宋叔叔,像小孩子一樣可愛。他能將《大長今》的主題歌改成《母雞下蛋歌》,因為笑料太多,提筆竟無從寫起,覺得處處都是幽默,處處都是歡樂。一路上有他在一旁打趣,再寂寞再無聊的時光也變得那麼珍貴,讓人回味無窮。快樂不單純是一種心情,更是一種心態。我驚異於他的快樂與豁達,他讓我們在快樂的發源地裏呼吸湛藍色的空氣。

因為快樂,所以我們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