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西溪濕地的淡淡幸福(1 / 2)

別過雷峰塔,我們沒有再停留,一路騎著車回去了。還了車,打了的回酒店,在車上看到了酒店入口的山路了,但是下了車卻轉暈了頭,兜了幾圈,最後甚至連我們乘坐的的士是從那個方向過來的都搞不清楚了。弟弟於是打趣說,先把肚子填飽,就可以搞清楚狀況了。嗬嗬。不過我很明白我的心不在焉……

在一家小飯店吃過飯後,幾經打聽,我們終於找到回山莊的路,等我洗漱完畢,又用熱水泡了腳,把自己舒舒服服放在床上的時候,那種流浪漂泊的感覺終於減少了很多。畢竟,在那漆黑的時刻,我們終於不再把自己放到了黑暗裏。和弟弟一起看完了一部電影,然後我們就入睡了,很累,依舊是沒有做夢。

第二天早上醒來的時候,心情不見得有多輕鬆。但是後來走出酒店,看到新一天的太陽溫暖地播灑著晨曦,天地間一片豁然開朗的明亮時,心情突然明朗了起來。那種喜悅,如同垂暮的老人又熬過了一個漫長的寒冬,迎來萬物複蘇,陽光明媚的春天的那種歡欣,因為熬過了最難熬的冬天,就意味著生命的長度又可以向前延伸一年了。那個夜晚之後,我生命的尺度也向前延伸了,想起陳夏師兄曾經說過的那句話:最糟糕的這天已經過去了,明天就一定比今天好。

後來,慢慢學會了,每當覺得孤單和絕望的時候,我會走到陽光明媚的戶外。在太陽底下去“充充電”,讓溫暖的陽光給自己一點力量。

想想,為什麼每一次和朋友分享旅遊心得,都一直這樣理所當然地認為旅遊一定是要開心的呢?比如南京的中山陵,北京的英雄紀念碑,我們不是要懷著一種莊嚴肅穆的心情去瞻仰的嗎?而雷峰夕照、斷橋殘雪、落寞的蘇小小墓……留在我記憶裏的那種曆史的滄桑,腦海裏那夕陽下淒美的畫麵,是不是唯有憂傷,才更能讀懂?

唯有把心放得更開,才能更好地釋懷……

西湖的那一天,我帶上了自己,卻沒有帶上遊西湖的心情,隻是哪怕是哀傷,也增加了生命的厚度。

第三天,行程安排是去西溪濕地,對於這個景點,我是抱有很大期待的,來之前也做了很多功課,收集了很多資料,並獲知屆時將會有西溪國際龍舟節,有很多節目可以觀看或參與,於是老早就開始期待了。但是西溪濕地那天的行程,因為出發得晚,和有同學要盡地主之誼的緣故,和我計劃中的完全不一樣。不過倒是開心的一天。

這次要接待我的是高中的同學春灩,清華北大雙學位高才生,現在在杭州一家谘詢公司工作,已是好些年沒有見了。不過卻倒也沒有多大變化,她還是那清清秀秀的模樣,臉上,稍微有那麼一點歲月的痕跡,卻比那當年更自信了。接受同學的建議,我們從西溪濕地的後門進去,逛它的第二期工程,因為第一期遊客較多,很多景點都要排隊。而第二期果真就安靜了很多,人很少,景色卻倒還是那讓我愉悅的濕地美景,蘆葦、荷花、水塘、茅草堂……如果說西湖的美有一種大家閨秀的端莊和大氣,那麼西溪濕地的美便四處洋溢著一種小家碧玉地嬌羞和嫻靜,就那樣,靜靜地,不做作,不張揚,給人一種特別舒心的感覺。

和春豔在學校的時候不算是特別鐵的朋友,但是這麼多年後在異鄉再見,卻找到了很多共同的話題,一路閑逛,一路閑聊。倒是不像是旅遊了,而是就是專程來見見這位昔日老友了。和計劃中的行程完全不一樣,不過卻另有一番感覺。猶如一杯淡淡的綠茶,或許味道不會特別的芬芳濃重,卻回味尤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