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著名軍事人物(1)(3 / 3)

建炎元年九月,張所命嶽飛加入王彥部,北上抗金。嶽飛作戰有勇有謀,數敗金兵,聲威大振。之後嶽飛知道自己與劉豫有隙,所以便轉為跟隨宗澤抗金,並且官複原職。

紹興年之抗金事件

紹興九年,嶽飛在鄂州得知宋金和議將達成,立即上書表示反對,並直接抨擊了相國秦檜用心不良的投降活動,因此遭到了秦檜的痛恨。和議達成後,高宗趙構下令大赦,對文武大臣大加爵賞。可是,詔書下了三次,嶽飛都加以拒絕,不接受爵賞和封賜。

紹興十年,金國撕毀和議,開始大舉進攻宋朝。宋朝派出韓世忠、張俊、嶽飛等出師迎擊。很快,宋軍在東、西兩線均取得對金大勝,失地相繼收回。

嶽飛統率的部隊被稱為“嶽家軍”,嶽家軍將士個個具有“守死無去”的戰鬥作風,再強的敵人也不能使嶽家軍陣容動搖。嶽家軍進入中原後,受到中原人民的熱烈歡迎。

同年七月,嶽飛親率一支輕騎駐守河南郾城,和金軍1500精騎發生激戰並且獲得大勝。嶽飛這次北伐中原,一口氣收複了潁昌、蔡州、陳州、鄭州、河南府、汝州等十餘座州郡,中原流失之地幾乎全被嶽家軍所收複,並且消滅了金軍有生力量,金軍軍心動搖,連夜從開封撤逃。

遭人陷害,含冤而死

就在抗金戰爭取得輝煌勝利的時刻,朝廷連下十二道金牌,急令嶽飛“措置班師”。在班師和喪師的不利形勢下,嶽飛明知這是權臣用事的亂命,但為了保存抗金實力,還是忍痛班師,回到臨安。

剛到臨安的嶽飛,便遭到秦檜、張俊等人的陷害。紹興十一年,嶽飛以“謀反”的身份被關進臨安大理寺。紹興十一年,秦檜以“其事莫須有”(難道沒有這樣的事嗎)的罪名將嶽飛治罪,在臨安大理寺獄中被獄卒拉肋(即猛擊胸肋)而死。但是在民間的傳說中,關於嶽飛之死另有兩種版本,分別是嶽飛被“賜毒酒”而死和被吊死,時年39歲。

嶽飛被誣害後,金國人舉國喝酒慶祝,而宋朝的有誌之士無不痛心疾首。嶽飛作為宋代抗金英雄,其精忠報國的精神深受人民的敬佩。

神算軍師——諸葛亮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蜀漢丞相,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同時還是木牛流馬、孔明燈的發明者。在世時,諸葛亮被封為武鄉侯,諡曰忠武侯。其代表作有《前出師表》、《後出師表》、《誡子書》等。諸葛亮在後世受到很大的尊崇,成都有武侯祠,大詩人杜甫也有讚揚諸葛亮的《蜀相》名篇傳世。

坎坷的早年生活

諸葛亮於漢靈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在琅琊郡陽都縣的一個官吏之家,先祖諸葛豐曾在西漢元帝時做過司隸校尉,父親諸葛圭在東漢末年做過泰山郡丞。諸葛亮3歲時母親病逝,8歲喪父,之後跟隨叔父諸葛玄生活,建安二年諸葛玄病逝。

諸葛亮年青的時候,喜歡念《梁父吟》,平常又喜歡以管仲、樂毅比擬自己。當時的人對他都不屑一顧,隻有徐庶、崔州平等一些好友相信他的才幹,稱之為“臥龍先生”。

黃承彥曾對諸葛亮說,聽說你要選妻,我家裏有一個醜女,頭發黃、皮膚黑,但才華可與你相配。令他沒想到的是,諸葛亮答應了這門親事,並且很快迎娶了新娘。當時的人們都以此作為笑話調侃諸葛亮。

劉備之三顧茅廬

諸葛亮生平曾留下許多佳話為後世所流傳,其中最有名的便是劉備對其三顧茅廬。三顧茅廬中以《隆中對》最為有名。《隆中對》原名《草廬對》,是當時諸葛亮與劉備初次會麵的談話內容。

公元207年冬至208年春,當時駐軍新野的劉備在徐庶的建議下,三次到隆中拜訪諸葛亮。前兩次都沒見到諸葛亮,第三次終於得見。《隆中對》中,諸葛亮未出茅廬便知天下事,為劉備分析了當前的形勢,提出先取荊州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勢,繼而圖取中原的戰略構想。三顧茅廬之後,諸葛亮出山成為劉備的軍師。

著名的赤壁之戰

自劉備三顧茅廬後,諸葛亮便開始出山輔助劉備打天下。其中最有名的一場戰役莫過於與東吳聯合抗擊曹操的赤壁之戰。

公元208年,曹操出兵南下,當時的蜀國勢單力薄,遠沒有與曹操抗衡的實力。為了抗擊曹操,諸葛亮向劉備提出自己作為說客去說服東吳與蜀國聯合起來抗擊曹操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