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著名軍事人物(1)(2 / 3)

秦二世元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揭竿而起,發動農民起義。項羽和叔父項梁伺機而動,在吳中刺殺太守殷通舉兵響應。此戰役中項羽獨自斬殺殷通的衛兵近百人,第一次展現了他無雙的武藝!年僅24歲的項羽就此橫空出世,率領反秦義軍開始登上了曆史舞台。

天才之作——巨鹿一戰

巨鹿之戰,是秦末農民大起義中,由項羽率領的5萬楚軍同秦將章邯、王離所率領的40餘萬秦軍主力在巨鹿進行的一場重大決戰性戰役。兩軍力量懸殊,是中國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以少勝多的戰役。

公元前207年,秦軍大將章邯率領20餘萬秦軍北上攻趙,並急調秦將王離所率領的20萬秦軍南下,將趙軍圍困在巨鹿。無奈之下趙王派使者向各國諸侯求援,但因當時秦軍十分強大,無人敢去營救。項羽為報秦軍殺叔父項梁之仇,主動請纓去破秦軍,於是楚懷王便派宋義、項羽、範增三位將領,率軍前去解巨鹿之困。

項羽先派遣2萬人為先鋒,渡過黃河,切斷秦軍運糧通道。然後,項羽率軍渡過漳水,下令全軍將士破釜沉舟,每人隻攜帶三天的幹糧,表現出決一死戰的決心。項羽為將士們鼓舞打氣,要求在三天之內打敗秦軍。項羽破釜沉舟的決心和勇氣,極大地鼓舞了將士們的士氣。結果,臨戰之時楚軍個個奮勇殺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衝向秦軍陣地。經過接連九次激戰,楚軍最終擊破秦軍陣地,大敗秦軍主力。

這是一次力量懸殊的戰役,項羽破釜沉舟,取得大勝。這場戰爭被評為是項羽的天才之作,也確立了他在各路義軍中的領導地位。

西楚霸王

秦朝滅亡後,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另又劃地分封諸王,其中分劉邦為漢王。公元前205年,項羽率軍攻打齊國的時候,平定了三秦的劉邦率軍大舉東進,乘虛攻入項羽的國都彭城。但因得意忘形、縱情享樂,劉邦最終被趕回救援的楚軍重創,於是逃奔到滎陽。

但不聽勸告、一意孤行的項羽卻沒有乘機追擊,這為日後的楚漢之爭埋下了伏筆,釀成了難以彌補的大錯。在日後的楚漢之爭中,項羽終因剛愎自用、不善用人而慘遭失敗,於是在烏江選擇自刎,結束了其霸氣的一生。

鴻門宴是指在公元前206年於秦朝都城鹹陽郊外的鴻門舉行的一次宴會,參與者有項羽及劉邦。這次宴會實際上是要取劉邦性命的,但終因項羽的剛愎自用、不聽勸告、優柔寡斷,使得劉邦逃過一次災難,而項羽卻為自己在烏江自刎埋下了伏筆。後人也常用“鴻門宴”一詞比喻不懷好意的宴會。此次宴會中“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以及“人為刀俎、我為魚肉”都成為了曆史名句。

精忠報國——嶽飛

嶽飛,南宋著名軍事家、偉大的民族英雄。死後20年,高宗禪位,孝宗為他平反,追封為鄂王。被後世稱為南宋“中興四將”(嶽飛、韓世忠、張俊、劉光世)之首。

身披四字——精忠報國

嶽飛背上刻著四個字:精忠報國,傳說當初是嶽飛母親親手刺在嶽飛背上,想讓他記住國家仇恨,立誌報效祖國。

嶽飛小的時候曾經拜周侗為師學習武藝,並且喜歡看《左氏春秋》、《孫子兵法》,對這兩部兵法研究非常深入,這為以後嶽家軍在戰場上不斷取得勝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嶽飛年輕的時候,正值金國大規模入侵宋朝之時,深受民族壓迫的漢族,“仇怨金國,深入骨髓”,於是嶽飛毅然投軍抗金。嶽飛卓越的軍事才能很快便在戰鬥中嶄露頭角,成為人盡皆知的名將。

從12世紀20年代起,黃河南北、兩淮之間,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抗金民族戰爭。嶽飛和抗金名將宗澤、韓世忠等一道共同站在抗金鬥爭的最前線,憑借其卓越的領兵打仗能力給金兵造成了巨大損失,為百姓所稱讚。

輝煌的戰爭業績

靖康元年十二月,康王趙構接到宋欽宗的蠟書,就任為河北兵馬大元帥。元帥府下編前、後、中、左、右五軍,其中前軍統製為劉浩,當時嶽飛在劉浩軍下聽令。按宋欽宗蠟書的命令,康王元帥府的任務是火速趕往東京汴梁,解京師之圍。在嶽飛奉命帶領300鐵騎,前往偵察任務途中,嶽飛的部隊與金軍相遇,在嶽飛的指揮下宋軍大敗金兵。不久之後,劉浩引大部隊前來,金軍全線敗退。

靖康二年四月,金國滅掉北宋並且擄走了當時擔任皇帝的徽宗趙佶、欽宗趙桓及皇家宗室。五月,趙構在南京繼位,號稱宋高宗,史稱南宋。趙構繼位初期,主張收複失地,啟用了大批主戰將領,其中就有嶽飛。嶽飛堅決反對議和,主張抗戰到底,並上書建議宋高宗趁金兵收兵之時攻擊金兵。